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翠华镇因坝子四周山色苍翠而得名,是远近闻名的“粮仓”。1935年、1936年红军长征两过翠华,留下了毛主席长征路居旧址、周恩来暨干部团长征路居旧址(白家大院)、田心村红军筹粮广场、铁索桥等一批红色遗址。 碧空如洗,青山苍翠。记者日前走进翠华镇界牌村,推开一座普通院落的院门,简朴整洁,几棵松柏高耸入云。“这里就是当年毛主席住过的房屋,房屋里面还原样摆放着毛主席用过的木床、木桌和马灯,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贝’。”翠华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主任李朝东介绍,毛主席路居旧址现已设立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毛主席路居纪念馆”,每年有上万人慕名前来参观。 1935年5月1日,中央军委纵队从柯渡出发,经鸡街进入禄劝到达翠华小仓,红军总部在小仓村驻扎,毛泽东主席路居翠华镇界牌村汪姓老乡家中,用门板搭床,用一张四方桌办公。周恩来副主席和红军总部住宿在界牌村“白家大院”;朱德总司令住宿于小仓街“李家大院”。干部团团长陈赓在田心、山脚召开了“渡金沙江筹粮动员大会”,红军总部在“白家大院”办公,红军食堂设在界牌打粮场。电话线从小仓李湘家分别拉到界牌、大松园、苏家营、田心等村。晚上传出“嘟嘟嘟”和“嗒嗒嗒”的收发电报声。 当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向刘伯承率领的渡江先遣队正式布置了抢占皎平渡的任务,并作了动员。当晚,刘伯承率干部团三营附一个工兵连,作为渡江先遣队,从小仓街连夜出发,急行军赶往皎平渡抢夺渡口。 距离界牌村10公里处,普渡河奔腾咆哮着,两岸悬崖壁立,这里地势险要,是通往金沙江边的重要通道,一座铁索桥连接了两岸。 1936年春,红二、六军团在贺龙、肖克率领下,准备沿中央红军线路向皎平渡进军北渡金沙江,4月8日,红二军团准备在普渡河上游过河,红二军团到了头哨停止前进,先头部队到达普渡河东岸和铁索桥附近,与埋伏在桥头的国民党工兵大队发生激战。在铁索桥战斗中,红军共牺牲79人,四师政治部主任肖令彬、师参谋处张主任、十团二营五连指导员光荣牺牲,长眠在普渡河畔的青山之中。 为了缅怀在这次战斗中壮烈牺牲的革命先烈,当地政府在普渡河铁索桥桥头建立了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烈士墓。 “红军烈士纪念碑”几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铁索桥头的石刻浮雕再现了当年这场战斗的红军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英雄史诗。 如今,在铁索桥旁,早已建起了一座公路石拱桥,昔日的天堑如今变为通途。 在这些纪念馆和战斗遗址遗迹里,一草一木、一房一物,记录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云南为人民解放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蕴含着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和中华各族儿女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值得后世时刻铭记和永远珍惜。 本报记者 张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