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希望的田野需要持之以恒的辛勤耕耘。 但从当前公开报道的情况来看,乡村振兴的“急躁症”在不少地方已初露端倪。比如某些领导干部,为了政绩,或博人眼球,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把上级要求的五年任务,层层加码变成“两年完成”;有的热衷于“搞样板”,不论条件允不允许、百姓愿不愿意,厕所要建“五星级”、广场也要上档次,盲目攀比搞一步到位;有的习惯于“出形象”,有钱就盖房、没钱就刷墙,只管面子不顾里子……如此违背客观规律的形式主义大干快上,可能把好事办砸,影响政府形象,苦了群众,伤了民心。 “桃三杏四梨五年,想吃核桃等九年。”乡村振兴需要蹄疾步稳,必须把握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成效的唯一标准。地方政府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学习借鉴、汲取以前各地农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和弯路教训,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尊重农村特点,发掘乡土文化,维护乡村风貌,爱护青山绿水,注重乡愁体验,合理规划乡村空间。 基层政府和党员干部只有树立起打持久战的恒心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一张蓝图绘到底,既撸起袖子加油干,也一级带着一级干、一茬接着一茬干,乡村振兴才能取得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