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1年03月20日 星期六
第05版:花潮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1年03月20日 星期六
西畴的路

    张文峰

    我们常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其实,换个视角思考,走路者和路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在西畴,人在修路,路也在塑造人。

    西畴的路,有故事——壁立千仞,群山合围。西洒镇岩头村村民小组长李华明带着15户人家干了12年,在悬崖峭壁上劈出4米宽的进村路。曾经,有人和他打赌:你要是能把这条路修通,我拿手板心煎蛋给你吃!如今,“实干”二个鲜红大字刻在了村头。

    鸡街乡肖家塘村的5公里硬化路,修得不比岩头村轻松——开凿这样一条道路,靠的就是4个人4双手,一根钢钎一把铁锤。打炮眼炸岩石,砸大石搬小石,翻悬崖越峭壁,边勘探边施工,如蚂蚁搬家一般,从寒冬到盛夏,从日出到日落,锤声凿音终年不断。

    ……

    西畴地处滇东南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全县1506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99.9%属于山区,裸露、半裸露的喀斯特山区占75.4%,是滇黔桂乃至全国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石漠化,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被称为可怕的“地球癌症”。

    打开山路走出大山,维系着大山深处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热切梦想。在开山劈石修公路的过程中,西畴人民用比岩石坚硬的意志和力量,在石旮旯里劈出“出山路”“致富路”,一个个故事感天动地。

    如今,行走在一条条用双手在茫茫石漠上开辟的路,总会带给以人心灵震颤,“实干,就一定有希望”。

    西畴的路,有分量——因为职业的缘故,笔者常常奔走于云岭大地,每到一个地方,总会对这里村组道路通达条件尤为关注。山区占99%的西畴,会是一个怎样的状况?

    车行西畴,穿山越岭,走村串寨,四通八达的乡村路网远超预期,心里频频点赞。

    虽为滇东南边境小县,西畴每平方公里上的农村公路长度,却是全省平均数的3倍。这个曾经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并不富裕,却如何成为一名交通建设的“优等生”?

    答案在西畴的一个出名的“不等式”里:政府在农村投入10万元,群众跟着投工投劳、捐款凑钱,能干出二三十万的事来。到2018年,群众自发硬化农村等公路达3298公里。

    西畴的路,有希望——上世纪90年代起,西畴县干部群众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云南乃至滇黔桂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勇于向石漠化抗争、向贫困宣战,用干的行动、干的壮举,求生存、求脱贫、求发展,以“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的魄力,闯出一片生存发展的新天地。

    在交流中,笔者忍不住询问李华明:“现在回头看,您觉得花了12年时间修路值吗?”他的回答不禁让人心头一热,“修路是为了让人能走出去,让人也能走回来;有志气修路,就不愁致富。”

    从磨难中奋起,不仅在于磨难所激发出的精神认同,而且在于把西畴精神转化为推动历史进步的强大动力,深深熔铸在了西畴人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

    西畴的路,正青春——“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苦干的人。迈入新时代,精准扶贫的求实精神与历久弥新的“西畴精神”交织共鸣,在石漠上谱写出新的壮丽史诗。

    在云南历史性地告别了延续千年绝对贫困的今天,“重读、重解、重用”西畴精神,将喷涌出不竭的动力和养分,为我们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建设美丽云南凝聚磅礴力量。

    瞭望前方,西畴人民苦干实干开辟出来的希望之路,正越走越宽广。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