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1年04月04日 星期日
第04版:读书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2021年04月04日 星期日
红色印记
查尼皮:云南革命的火光永远闪耀


查尼皮茅草房

    王印吉/文  郑千山/图

    1928年金秋,边远偏僻的滇南蒙自芷村一个叫查尼皮的彝族小山村,一所破旧的茅草房里,17位来自红土高原的共产党员,围坐在一张彝家人用餐的四方木桌旁秘密开会。墙上悬挂着中国共产党党旗,桌上摆放着几份新近起草的文案以及会议记录本。因茅草房低矮无窗,长期烟熏火燎,即使是白天,屋内也较为昏暗。堂屋柱子一枚钉子上,一盏马灯在两天的会议中一直不停地忽闪着……

    在这所只有中间屋子有一道双开木门,没有任何一道窗户的茅草房内,会议开幕式全体代表齐唱的《国际歌》声,尽管所有人一再控制激动情绪,把音量压了又压,然而,还是从屋门和房屋的各个缝隙,悄然钻出,在查尼皮这个只有12户人家,被高大茂密的树林掩映的小山村上空回荡……

    这个会议,就是著名的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时间是1928年10月13日至14日。开会的这所茅草房,是李开文的住宅。会议由中共云南省特委委员吴澄主持,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李鑫、杜涛、王德三、戴德明、吴少默、张舫……共17人。为不耽误这个云南党史上最有意义的重要会议,10天前,有的代表就从驻地动身,或徒步跋山涉水跑来,或骑快马奔驰而来,或乘滇越铁路上的小火车匆忙赶来。这些会议代表,分别从红土高原的昆明、易门、文山、马关和红河本地的蒙自、石屏等地启程。他们来自铁路、矿山、农村、工厂、学校……为掩护自己的真实身份,避过国民党反动派的盘查和搜捕,他们有的化装成教书先生,有的打扮成商人,有的穿戴成少数民族,还有的扮成朴实的村姑……先陆续赶至蒙自县城小住,观察清情况,打探好消息,再找适当时机纷纷沿一条绿树掩映、杂草覆盖的弯弯山间小道,向芷村查尼皮进发。这条探索光明和幸福的山野小路,荆棘丛生,坎坷坑洼,危机四伏。而为实现革命理想,这些带着广大劳苦大众奔向解放重任的代表,克服千难万险,纷纷如期而至,使云南第一次党代会得以如期并顺利举行。各位代表在闪烁的马灯光辉映下,抱着对革命和未来充满信心、充满希望的热情,积极发言,献计献策,集中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其中,主要包括《云南现状与党的任务决议案》《组织任务决议案》《职工运动决议案》《农民运动决议案》。选举产生了第二届中共云南临时省委,陈廷禧任书记……为进一步发展壮大云南地区党的组织和队伍、动员和发动武装斗争、争取解放奠定了基础。

    两天会议结束,而记录了云南革命使命的茅草房内的马灯,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它点燃了云南武装斗争的火种,并将在往后的岁月中,从未熄灭,它燎原了整个蒙自、整个红河、整个云南,甚至更广阔的地域。

    查尼皮是彝语,意为“不引人注目”。查尼皮村,就是不引人注目之地。这里,就交通而言,与滇越铁路、个碧石铁路隔山相望;从军事角度看,它位于蒙自、屏边、文山三县交界地段,躲藏于大山腹地的荆棘密林之中,一旦遭遇危险,便于机动疏散和撤离。当年筹划组织云南第一次党代会的吴澄、杜涛、李鑫等领导者,正是合理运用这个不引人注目的彝族小山村的特有优势,避开反动势力耳目,才让这次会议得以顺利进行。而且,查尼皮村,曾是云南省临时省委的机关所在地,党的组织力量虽然薄弱,但在反动政府的不断搜捕和围剿下,长期坚持一边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一边组织农民、工人进行武装斗争,群众基础较为扎实。

    这次党代会后,由于斗争残酷复杂,中共云南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出席党代会的几位主要领导人不幸被捕,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的英名——

    中国共产党云南组织的创始人李鑫,对云南组织的创建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897年10月12日,李鑫出生在滇西龙陵县龙山镇月望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虽然家里有7个兄弟姐妹,家庭条件并不优越,而排行第六、虚心好学,并有较高天赋的李鑫,还是从小得到学校的规范教育。1920年,李鑫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农学系。在该校就读期间,受到了陶行知教授进步思想的熏陶和影响,逐步激发了爱国热情和拯救黑暗落后的中国的热情。1924年,李鑫转入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就读,经进步同学介绍和引导,学习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1925年秋,思想新潮进步的李鑫,与王复生、王德三等进步学子,一同发起并组织创立云南在京学生进步社团组织“云南革新社”。之后,经人介绍,李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云南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青年。1926年7月,李鑫农大毕业。在参加在京的革命活动中,认识了毛泽东,经毛泽东推荐,李鑫被党组织派回云南,承担起了开辟云南党的工作的伟大使命。从此,他的足迹,踏遍了蒙自、个旧、建水、石屏、文山、马关、思茅等地,特别是蒙自的芷村查尼皮、小东山……发展党员,领导矿工运动,发动和组织农民武装暴动……1929年4月,李鑫在个旧锡务公司领导矿工运动时被捕入狱。面对敌人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1929年5月16日,年仅32岁的李鑫,与戴德明等另外3名共产党员,在蒙自西门外石墙子英勇就义。

    云南人民,每次组织人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都会情不自禁地提及一位女英雄。她,就是吴澄。人们对她相貌的印象,就是一幅党史资料上保留下来的半身照片。一双不算大的眼睛,充满对反动政府的仇视,对广大劳苦大众的悲悯。偏厚的嘴唇,微微上翘。从外貌看,吴澄算不上最漂亮的女性。而她的心灵,是那么美丽无暇,让千人崇敬,万人景仰。吴澄1900年出生于昆明市一个教师家庭,1924年毕业于省立昆明女子师范学校。先后在昆明的两所小学从事教学职业。她是云南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进步女性,共青团云南省委第一届领导人。李鑫在云南创立中共云南特别支部时,她又是第一任书记。她是位工作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特别强的女中豪杰,经历过长期的地下斗争历练。在昆明时,她时而以女学生模样着装,时而又女扮男装。到蒙自特别是查尼皮一带组织民众开展活动时,她又以边地彝族或苗族农村女性模样出现。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她还学会了蒙自当地苗族话,懂得不少彝族语言。蒙自的查尼皮、小东山、倮倮寨,以及文山、屏边的一些苗族、彝族和汉族村寨,曾留下她的足迹,洒下她辛勤的汗水。云南的解放事业,渗透了她无尽的心血。1930年10月24日,云南地下党出了叛徒,吴澄和同在云南负责党的组织领导工作的丈夫李国柱双双被捕。12月31日,她与丈夫牵手走上敌人昆明北郊的刑场……她不平凡的人生,定格在了30岁的年轮上。昆明人民为她的牺牲悲痛欲绝,滇南人民为她的遇害痛不欲生……

    杜涛是蒙自各族人民,尤其是查尼皮群众世代念念不忘的民族英雄和革命功臣。他是中共迤南地区组织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杜涛1901年9月25日出生于蒙自倘甸村(现属个旧)。他的父亲是清代贡生,乡村教书先生。父亲对他的人生曾产生过一些进步影响。五四运动暴发时,杜涛正在念中学。虽然还处于少年时段,而北京、昆明等大中城市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却没少对他产生影响。于是,他在学校里组织发起了蒙自爱国学生会,并担任会长。他发动并组织学生罢课,走上街头游行,以实际行动,声援北京、昆明的学生运动。1925年5月,杜涛在亲朋好友资助下,离开滇南蒙自,远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求学、寻求革命真理。1927年2月,曾是蒙自乃至迤南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杜涛,被组织委派回滇从事地下工作。故乡蒙自这片热土,是他发动群众,武装群众的主要阵地和战场。并以蒙自为起点,向周边个旧、开远、屏边和文山等地区辐射。长期奔走于迤南地区,穿梭于广大各族劳苦大众之中。筹划、组织蒙自查尼皮、小东山、阿加邑,文山老寨(今属蒙自)的农民武装暴动。1928年11月7日,即查尼皮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会召开后不到一个月,杜涛在蒙自芷村被捕。1929年5月2日,经历多次严刑拷打,受尽万般折磨的杜涛,未向敌人吐露丁点党的机密。敌人无计可施,将他杀害于昆明地台。这年,杜涛28岁。

    ……

    让我们真诚祭奠这些为云南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烈吧!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