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见闻 “把环境卫生打扫好,不仅老百姓高兴,我自己还能有工资收入。”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仁德街道道院社区道院村的保洁员余老三,每天都会把村里的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将清扫的垃圾收集后放到村里的垃圾池等待统一转运处理。 这是仁德街道依托光伏扶贫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通过社区光伏发电项目设置公益性岗位,脱贫户余老三被选聘为保洁员,每月有500元的工资收入。 据仁德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至2019年期间,仁德街道积极争取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900万元,充分利用社区集体土地、办公楼顶等闲置资源,在道院社区、建设社区、和平社区、北观社区、中桥社区建设了5个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020千瓦,于2020年1月全部完成并网发电。社区严格落实光伏扶贫收益资金的各项要求,80%的光伏发电收益资金用于社区公益性事业。 截至目前,仁德街道辖区的5个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发电量约95万余度,收益达67万余元,共开发村内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64个,“阳光”增收补短板让村集体和困难群众实现双受益。 本报记者 茶志福 通讯员 孔祥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