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3时,蒙自市文澜街道银河社区的会议室热闹起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党史办、州总工会等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召开社区“大党委”联席会。 “我们可以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义诊,也可以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门服务。”蒙自市博爱医院首先发言。市教体局也不甘落后:“我们可以长期开办社区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我们提供征兵咨询,开展国防教育都行,保证随叫随到。”市人武部的表态掷地有声。 不到一个小时的讨论,各个单位的服务内容有了眉目,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毛景惠露出满意的笑容。作为有着18年从业经历的“老社区”,毛景惠见证和亲历了从“街道社区党建”到“城市基层党建”的转变,“党建联盟打破围墙之隔,将专业化服务带到了百姓家门口。” 这是蒙自市在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着力推动党员干部务实亲民转变作风的缩影。 2019年3月,中央组织部将蒙自确定为全国基层党建示范市。两年来,蒙自市委把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作为市委头等大事、“一把手”工程,确立“党建引领、服务群众、优化治理、推动发展”的目标,街道龙头作用更强、社区服务能力更优、区域联动融合更实、城市基层治理更活、保障措施更加有力,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用逐步提升,为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在工作中,蒙自形成了‘1133’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工作思路。”蒙自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4个街道建立“大工委”,23个社区组建“大党委”,193个州、市各领域党组织与街道社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成员单位打破传统条块分隔、封闭运行的党建模式,把区域内关系互不隶属、层级高低不同、领域多元多样的各类组织整合起来,各自列出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通过三级党建联席会平台开展双向认领,实现互联互动、共驻共建。 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讨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和街道社区建设的重大事项。党建联盟成员单位实行轮值主席制,推动形成组织联盟、治理联盟、活动联盟、服务联盟、资源联盟,过去“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在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下拆除藩篱,共同构筑城市基层党建“朋友圈”。 为压实责任,推动街道明责赋权扩能,蒙自市把“双报到双考核”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年度党建目标考核,定期督促检查,以考核的“指挥棒”来传导工作压力、推动工作落实。对到社区报到服务作用发挥不好的党组织和党员,取消评先评优的资格。 一切围着基层想、一切围着基层转、一切围着基层干的鲜明导向在全市蔚然成风。目前,全市1.1万余名在职党员走进社区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基层社会治理,城市基层党建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的“独角戏”,逐步变成城市各领域党组织的“大合唱”。本报记者 李树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