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美,镇雄县以古镇以古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1岁担任村党总支书记,20年如一日,她把群众当亲人;哪里有困难,她就出现在哪里;真情奉献,一心为民,用一件件小事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2007年以古中学重新选址修建,需征用村民大片土地,因当地人多地少,群众思想工作很难做通。当时,一户村民家的2亩地在被征用范围内,户主坚持要地不要钱,王天美主动将自家的土地拿出2亩换给村民。王天美设身处地、为民解忧的做法,赢得了村民们满口称赞,大家积极支持配合办学征地工作,确保学校如期竣工投入使用。 为扭转村级班子软弱涣散、经济发展落后、村庄管理无序的局面,王天美把抓好党建作为推动一切工作的基础,建立“民主议事日”,就村内重要事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民主讨论,最终梳理形成决议决定,一件一件抓好落实,在以古村形成了人人参与村庄发展,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如今,以古村村党总支及下设5个党支部完成规范化达标创建,从一个后进村变成了一个先进村。 “人人喝上安全水,户户用上安全电,家家住上安全房……”王天美把以古村的脱贫目标编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第一时间把党的脱贫攻坚好政策送到群众中去。围绕脱贫攻坚目标,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团结带领党员干部、小组长和村民,苦干实干,一件一件抓落实。2019年,以古村如期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为增强全村后续发展支撑,王天美整合搬迁群众“三块地”资源,带领群众发展方竹产业3000余亩,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肉牛、生猪、蜜蜂等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群众抱团发展闯市场。去年,以古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6万元,有效破解了村集体无钱办事的难题。 为打造干净整洁、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以古村,王天美还组织村“两委”干部到外地学习,积极发挥党员、致富能人、乡贤的示范作用,着力提升人居环境和集镇管理水平。 本报记者 沈迅 蔡侯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