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1年06月17日 星期四
第06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1年06月17日 星期四
全面推进三个“示范区”建设




    五方面抓好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将从坚持规划先行、抓好产业、做强村级集体经济等五个方面着手,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

    坚持规划先行。组织本村的能人、乡贤、老干部等,与专业部门、专业人士一起,完成村庄规划,注重保留乡土味道、乡村风貌。争取3年内完成全州3784个自然村的村庄规划,其中,2021年底前完成30%、2022年底前完成40%、2023年完成其余30%。

    突出抓好产业。努力培育5个100亿元产业和4个50亿元的产业。5个100亿元产业是指粮食、蔗糖、蚕丝绸、蔬菜和以坚果为代表的林产业;4个50亿元产业是指热带高端水果、咖啡、畜牧业、乡村旅游。计划到2025年,力争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5户以上、省级龙头企业20户以上、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业“小巨人”30个以上。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延伸产业的上下游链条,提高产业转换的增值效益,力争5年内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1以上,精深加工比例由70%提高至90%。打造休闲农业目的地,大力开发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项目,推进林旅融合发展。

    做强村级集体经济。通过产业发展、资产经营、资源开发、股份合作,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5年前,全州336个村委会的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平均达到10万元以上。

    抓好示范引领。实施好“115”示范工程,打造10个示范乡镇、100个精品村、500个美丽村庄。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制度的落实,严格“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工作机制,由党委、政府的分管领导在实地调研督查的基础上,每2个月召开一次调度会,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通报排序各县市工作推进情况,形成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

    高质量高水平建设沿边开放示范区

    德宏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站在新的起点上,德宏州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努力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高质量高水平建设沿边开放示范区。

    按照“以内促外、先行突破”的思路,加快中缅瑞丽—木姐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围绕中方区域谋划建设畹町国际产能合作区、畹町远达储运出口监管仓、自贸试验区云展示、瑞丽跨境贸易便利化综合服务平台等一批早期收获项目。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汇报沟通,促缅方尽快确定选址,研究制定合作开发总体方案。推动缅方继续完善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境外“三区”建设,并及早通过海关总署验收,尽快畅通缅甸肉牛输华贸易渠道。用足替代种植政策,做好缅甸热处理桑蚕茧进口工作。构建桑蚕、肉牛、甘蔗、果蔬等境外生产基地、境内加工园区的跨境农业产业链。

    立足德宏开放资源禀赋,构建以瑞丽为头雁,芒市为左翼,陇川、盈江、梁河为右翼的全域开放新格局,着力打造公、铁、管、邮并举,陆、水、空一体的新丝路。对标国际,高质量建设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自贸试验区德宏片区、姐告边贸区、瑞丽边合区、畹町边合区,整合各区功能,构建区市融合、职能集中、政策集成、机构精简、专业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德宏在周边外交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地方先行,把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基础工作做好。加强生态安全、媒体、智库等领域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全面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德宏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全面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于示范区建设的各领域全过程。成立“一把手”负总责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领导小组会、执委会、办公室主任会、调度会,不定期研判和一月一督查的“四会一研判一督查”机制,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在经济、民生、文化、生态等方面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德宏各族人民形成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共识,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将中华文化内化为各民族共建、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在全州各县市打造8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基地)、4条主题街区、6个主题公园,深入开展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积极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展演、展示、展览等活动。德宏是云南省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最多的州市,列入国家、省、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38项,256人列为非遗项目传承人、19个村创建成为国家级传统村落。“目瑙纵歌节”“泼水节”“阿罗窝罗节”等民族节庆已成为德宏各民族增进团结、不分彼此、同欢共乐的共同节日。

    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十百千万”和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全州25个乡镇、63个抵边村(社区)全部实现“五通八有三达到”目标。建成1个省级生态文明县,35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334个州级生态文明村,300多个美丽乡村。

    1983年以自治州立法的形式,将每年10月确定为全州民族团结月,迄今持续开展了38次民族团结月活动,开创了全省之先河,各族群众国家、国防、国土、国界、国民意识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更加夯实。

    据了解,德宏州目前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个、示范基地1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个、示范单位27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已于2020年12月顺利通过省级初验,在获省级命名的基础上已向国家民委申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力争今年底创建成功。

    本报记者 管毓树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