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庄俊华 博达/文 黄兴能/图 大理,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翻开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斗争史,大理各族群众始终与全国人民同奋斗、共命运,无数大理人民的优秀儿女,为追求革命真理、探索救亡道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一代又一代的白州儿女砥砺前行、接续奋斗,创造了许多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大理从一穷二白走向了繁荣发展,从封闭落后步入了开放进步,苍洱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业已变成美好现实。 6月10日,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大理州专场发布会上,州委书记杨国宗深情介绍了大理白族自治州近年来的喜人变化。 牢记嘱托 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喜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亲临大理并作出了“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等重要指示,大理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5年再次考察云南,对洱海保护治理作出了“守住守好洱海”的新嘱托。大理各族干部群众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以脱贫攻坚和洱海保护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推进洱海保护、脱贫攻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和党的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全州持续呈现经济发展、生态优美、民族团结、人民幸福、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 千方百计稳增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大理州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的排名提升至第5位。 2020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8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8.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8.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91.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7.6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8435元和13645元。 全力以赴抓脱贫,脱贫攻坚取得新胜利。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和五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签订“政治生命责任状”,举全州之力尽锐出战、攻坚克难。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8766元上升到2020年的13645元,年均增长9.25%。 积极探索防止返贫致贫、巩固脱贫成果新举措,率先开展防松懈、防返贫、抓巩固“两防一抓”工作,“大理州防止返贫五项措施”在全省推广。全州11个贫困县34个贫困乡镇54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42.0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 按照省委、省政府“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的决策部署,大理州强力推进“四治一网”“七大行动”和“八大攻坚战”,洱海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环湖截污治污基本实现流域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初步建成129公里环湖生态廊道,实现了从“人进湖退”到“人退湖进”的历史性转变。入湖河道生态化治理工程、“三库连通”清水直补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绿色化种植、关停洱海流域57座非煤矿山和3座水泥厂等工作齐头并进,流域转型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修订施行《洱海保护管理条例》《湿地保护条例》等11个地方性法规,科学划定了洱海一、二、三级保护区。 目前,洱海水质下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总体水质稳定保持Ⅲ类,2020年国控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优”。“十三五”期间,全湖水质累计实现32个月Ⅱ类,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实现了从“一湖之治”向“全域之治”“生态之治”转变。 坚持不懈打基础,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抢抓国家扩内需增投资的重大机遇,大理州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逐渐成为人们旅游度假、康体养生、宜居宜业的理想之地。 大理迈入了“高铁时代”,实现与省会城市“两小时经济圈”的交通跨越,即将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大理机场完成应急改扩建工程,航空业务量居全省第五位。滇中引水工程(大理段)、海稍水库改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苗尾电站建成发电,实现大型水利工程零突破。光纤宽带网络和4G无线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 美丽大理建设稳步推进,森林覆盖率达65.51%,宾川县、剑川县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剑川县沙溪古镇入选全国“最美小镇”。大理市古生村“活化乡愁”等一批示范典型生机蓬勃。大理市、宾川县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县城)。 共建共享惠民生,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为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理州将全州近四分之三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一大批“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疫情防控、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发展、滇西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等工作稳步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取得成效,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全面到位。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丰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 从严从实强党建,党的建设得到加强。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深入挖掘整理大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人管、有人干、有责任书、有经费预算、有督促检查“五有”做法得到中宣部的充分肯定。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全面完成,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村组活动场所建管用、基层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建管用“三个全覆盖”。 感恩奋进 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大理州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大理现场办公会的部署要求,以洱海保护和绿色发展为统领,深入实施生态立州、基础固州、产业强州、文化铸州、开放活州、人才兴州战略,将大理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努力在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中走在前列,走出一条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实施“双核驱动、协同发展”战略,以大理经济开发区和祥云经济开发区为双核心区,以鹤庆、巍山、宾川、洱源、弥渡五个产业园区为组团,突破行政区划界限,统筹洱海流域内外,构建“双核五组团”产业协同发展格局,积极争创大理国家级洱海保护绿色发展示范区,在高水平保护洱海的同时,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使大理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国示范样板。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聚焦水质改善、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改善三位一体,“退、减、调、治、管”多管齐下,全力推动洱海高水平保护和流域高质量发展。以建设“美丽湖区、公园城市”为目标,坚持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治理,持续推进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强化产业转型升级,激发现代特色产业新活力。加快建设“445”千百亿级产业,做强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先进制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4个千亿级核心产业,做大数字经济、绿色能源、新材料、大健康4个五百亿级重点产业,做优生物医药、环保、金融、烟草、房地产5个百亿级潜力产业。以“一带三道十八廊”为重点,打造“漫步苍洱”世界级康旅品牌,建设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和康旅大本营。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城乡统筹发展新引擎。以提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能级为主线,推动大(理)祥(云)巍(山)一体化发展,逐步形成“一城三区”城镇发展空间布局。大理市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城市,扩大辐射引领作用。祥云县围绕打造百万级人口城市目标,建设现代化工业城市。加快大理市与巍山县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四单元”新型城镇化,打造东部工贸协同、南部农旅结合、西部绿色主导、北部文旅引领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城镇发展格局。 “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各位朋友常到‘五朵金花’的故乡大理,实地感受苍山的遒劲、洱海的恬静,亲身体验风花雪月、自在大理的美丽乡愁。”杨国宗在发布会上发出邀请,“有一种生活方式叫大理,您在大理的遇见,将是美丽的遇见,也是幸福的遇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