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扶持政策,就不可能让7个村委会的2669人一次性搬出大山住进社区安居房,实现脱贫过上小康生活。”杨宏兵是弥勒市东山镇将军寨社区的党总支书记,他对这个由彝、苗、回、壮、汉5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未来发展,信心十足。 就在3年前,社区居民陈培芝还居住在距东山镇7公里外的旧城村委会落格村。“原来我们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巴路,年收入不足2000元。”她指着自家的楼房说,“搬到社区后,住有楼房、出门有柏油路、家门口能就业、孩子就近能读书,就像换一个世界。”更令她感到幸福的是,现在的左邻右舍之前并非同一村寨、民族也不同,但大家互帮互助、亲如一家。东山镇先后获得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省级“文明乡镇”和“生态文明乡镇”称号。 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过程中,弥勒市始终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突出“一条主线、围绕三个重点、打造八项示范”与聚焦“十一进”工作的创建做法,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重点培育、典型引领”的示范效应,实现了创新推动、整体提升的全新局面。东山镇“五镇同创”、西三镇可邑村“三融合巩固提升创建成效”、红河卷烟厂“促进民族团结、振兴地方经济”、太平湖“民族团结进步共绘太平新景”等创新模式,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走出了一条条新路子。本报通讯员 罗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