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开放云南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声 音

构筑大桥梁焕发新活力

外交部亚洲司参赞梁建军: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澜湄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国际地区风云变幻,中国与湄公河国家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共同促进经济复苏,掀开次区域合作新的篇章。对于未来澜湄合作的发展,我建议保持更高频率、更有成效的高层交往;促进更大体量、更高质量的经贸合作;推动更加密切、更高水平的人文交流。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赖勇:

近年来,云南不断加大与湄公河国家媒体在人员往来、平台建设、业务交流、技术分享等方面的合作,为澜湄合作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撑。希望澜湄各国媒体继续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加强线上交流,推动内容合作、理念分享,持续增进理解和互信;建立互动机制,继续客观、公正、全面报道澜湄合作,合作讲好澜湄各国人民友好故事。

云南省外办党组成员、省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杨绍成:

中国参与澜湄及湄公河次区域合作2021年十大新闻的发布令人振奋,这是澜湄合作走深走实、硕果累累的重要体现,为开启澜湄合作新的“金色5年”奠定了重要基础。

作为参与澜湄合作的前沿省份,云南省将继续主动作为,为深化澜湄合作作出更大贡献。要大力开展人文交流,继续加强疫情防控交流合作。同时,深化澜湄国家间经贸投资合作,积极发挥中老铁路作用,带动区域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老挝驻华大使坎葆·恩塔万:

在过去5年多的时间里,澜湄合作促进了澜湄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也为其他区域和国际合作框架的实施作出了积极贡献。2021年通车的中老铁路是老中友谊的重要标志。中老铁路不仅是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相对接的重要项目,还将促进湄公河次区域交通和经贸投资合作的发展,进而推动受疫情影响下经济的逐步复苏。我期待并欢迎中国朋友们乘坐中老铁路列车到访老挝。

缅甸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杜欣玛泰:

澜湄合作真正体现了“一江情、一家亲”,展现了澜湄国家人民追求和平、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缅甸一直与中国保持密切合作,推动澜湄合作更加务实、高效、机制化,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

泰国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陈善意:

去年,泰王国驻华大使馆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与创新处与《湄公河》杂志合作,围绕2021年10月在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联合推出了特刊。我由衷地希望能与各方继续加强合作,向泰国民众提供更多有关中国以及湄公河国家的相关资讯。

老挝驻昆副总领事岛派·占塔纳昕:

在复杂的疫情背景下,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在经贸往来、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合作、青年交流等项目的合作亮点纷呈,充分体现了澜湄“朋友圈”的活力和潜力。

缅甸驻昆明总领馆领事明昌敏:

此次活动彰显澜湄六国“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的美好情谊。在过去5年多的澜湄合作中,中国尽己所能向湄公河国家提供物资和技术支持,为流域各国民众带来了福祉,更为次区域和本地区发展繁荣注入了无限活力。

缅甸《北极星》周刊总编辑吴温丁:

澜湄合作的美好未来,离不开澜湄媒体人的真诚牵手。此次活动加强了澜湄各国之间的媒体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我期待澜湄国家媒体秉持媒体责任,坚定做澜湄合作的推动者,让澜湄合作成果深入人心。

柬埔寨国家广播电台FM96Mhz频道办公室副主任森金航:

“一江情,一家亲”是我到昆明进行新闻学习交流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句话。这次发布的十大新闻,让我们更具深度、更有高度地回顾过去一年澜湄六国之间激动人心的合作瞬间。很荣幸我们的网站也及时刊发了这十大新闻,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澜湄六国合作的重要性。

老挝《新万象报》记者苏里诺·森那:

今年澜湄合作将迈向第二个五年,媒体合作是增进澜湄国家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希望未来我们继续在信息共享、稿件互换、联合采访等方面深入合作,开展更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为澜湄合作打好更深厚的民意基础。

本报记者 张莹琳 舒文 杨春梅

李吒 张若谷 韩成圆 整理

  • 澜湄一江共谱新篇 六国合作走深走实

  • 报头

  • 中国参与澜湄及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2021年十大新闻

  • 构筑大桥梁焕发新活力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