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子语 王欢 段建鑫 毕漪倩
桥头观潮
1月27日,由外交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国秘书处、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东盟报道》杂志、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湄公河》杂志社主办的2021中国参与澜湄及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年度新闻发布暨专家解读分享活动在昆明举行。活动上,各领域专家围绕2021年澜湄六国合作成就和经验进行了交流。
深入合作亮点纷呈
此次联合评选的“中国参与澜湄及湄公河次区域合作2021年十大新闻”分别是:元首外交领航定向,开启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新篇章;六国高层往来密切,政治互信不断增强;澜湄六国携手抗疫,卫生合作阔步前行;中老铁路正式通车,互联互通纵深推进;经贸往来逆势上扬,产能合作提质升级;地方合作扬帆起航,机制发展增添动力;农业合作成果丰硕,农产品贸易再创新高;水资源合作乘风破浪,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民生合作惠及千家万户,坚定守护人民幸福;人文交流亮点纷呈,民心相通基础巩固。
参与新闻发布暨专家解读分享活动的嘉宾们认为,澜湄六国山水相连、利益相融、命运与共,合作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六国合作不断密切,彰显出“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的美好情谊。
外交部澜湄合作中国秘书处副国家协调员季凌鹏认为,“中国参与澜湄及湄公河次区域合作2021年十大新闻”梳理了过去一年来六国各领域合作进展,充分展现了在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背景下中国和湄公河五国团结合作、共促发展的坚定决心和丰硕成果。
季凌鹏同时表示,从“十大新闻”也可以看出六国地方合作的进展和成果。去年举行的澜湄合作第六次外长会审议通过了机制框架首个关于深化地方合作的倡议。云南、广西、重庆、浙江、江苏、上海、贵州、青海等推出一系列合作举措,充分展现了中方同湄公河国家地方政府加强合作的积极意愿和巨大潜力。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教授卢光盛说,2021年的澜湄六国合作可以用“高层引领、亮点纷呈、抗疫合作、互联互通、共同愿景”这5个关键词来总结。他表示,高层引领推动了六国合作走深走实。过去一年,澜湄六国合作在内容和参与主体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澜湄国家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同抗击疫情,努力恢复地区经济活力,树立了抗疫合作新标杆。中老铁路的开通,标志着互联互通实现重大突破。
卢光盛说,澜湄合作机制已走过第一个五年,正开启第二个五年,相信六国合作将迎来更大发展。
务实合作增进福祉
与会嘉宾们表示,澜湄六国是亲密的友好邻邦,是天然的合作伙伴,一年来,六国团结一心深化合作,为流域各国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南方电网公司已与越南、缅甸、老挝等国家实现电网互联,去年,如期建成中老铁路老挝段外部供电项目。南方电网云南国际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总会计师杨蓉晖说,电力互联互通对澜湄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巨大而深远。电力互联互通,使澜湄六国共享绿色发展成果,也有力支持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除了设施“硬联通”,南方电网公司还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软联通”,着力推进“心联通”,积极响应周边国家的需求,广泛开展人才技术交流合作。面向未来,他们将加强与湄公河国家的对接,增进互信合作,深化互利共享。
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处长高立洪介绍,2021年,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积极推动澜湄水资源合作机制不断完善,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实施了多个水资源合作项目,为流域各国百姓带来实惠。
澜湄六国因水结缘,因水而兴。高立洪介绍,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经验,一是秉持合作理念,沟通交流增进互信;二是重视技术交流、人才培养和项目合作,通过实施民生项目为当地百姓带来切实福祉;同时,加强交流,发挥媒体作用。
澜湄环境合作中心合作二处处长李霞介绍,澜湄环境合作中心积极实施“绿色澜湄计划”,从政策对话、能力建设、合作研究、示范合作和伙伴关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绿色澜湄计划”关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民心相通,希望通过共同努力,持续促进澜湄流域的环境保护,并真正惠及民生。
2021年,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约2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6%。大家认为,这一可喜的成绩充分体现了澜湄六国合作的蓬勃活力与满满收获。
澜湄农业合作中心副主任姜晔说,2021年,澜湄水果节等接地气的活动受到了六国民众的欢迎,“丰收澜湄”项目稳步推进,取得良好成效。目前,中国正与柬埔寨、老挝、越南等国家就扩大农产品进口沟通协商,相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湄公河国家优质农产品走进中国市场。
促进交流相向而行
澜湄六国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活动中,来自北京大学、外交学院、全球湄公河研究中心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对深化澜湄六国人文交流满怀期待。
澜湄青年交流合作中心副秘书长张励的关注重点是青年。张励说,青年交流合作一直是澜湄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7月,澜湄六国成立澜湄青年交流合作中心,澜湄青年交流合作加速推进,夏令营、青年创新项目、青年志愿者等项目在六国广泛开展。
张励介绍,澜湄青年交流合作中心的项目针对六国青年以及澜湄合作的需要开展,且注重实践性,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及时为六国青年搭建网上交流学习平台,并鼓励六国青年关注澜湄流域发展,积极参与实践。相信在澜湄合作新的“金色5年”中,青年交流将继续为澜湄合作注入动力、定力与耐力。
与会嘉宾们认为,媒体是沟通情感、连接友谊的纽带,也是增进澜湄六国互信交流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东盟报道》杂志总编辑赵珺认为,通过此次新闻评选活动,可以让更多人对澜湄区域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促进更多人成为澜湄合作的参与者、推动者、建设者。赵珺说,推动澜湄合作进一步深化,媒体应该担当更多的责任和使命。《中国东盟报道》杂志将加强与国内媒体、湄公河国家媒体以及社会各方的密切合作,推出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有温度的报道及人文交流活动。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研究员何祖坤介绍,云报集团积极发挥媒体桥梁作用,与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的多家主流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承办的多语种网站云桥网已开通7个语种频道;承办的老语《占芭》、缅语《吉祥》、泰语《湄公河》、柬语《高棉》4本国家级外语期刊在对象国读者中深受欢迎;多语种微信公众号、海外社交媒体账号成为湄公河国家年轻网友了解中国、了解云南的窗口。同时,积极举办丰富多样的媒体活动,增进澜湄流域各国民众的了解和交流。
何祖坤介绍,去年底,云南省媒体融合重点实验室在云报集团授牌,这是云报集团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和重要抓手。云报集团将更加深入地开展媒体研究,深化与湄公河国家交流合作,推出更多符合受众需求的媒体产品,促进澜湄流域国家民心相通、相向而行。
1月27日活动当天,由云报集团《湄公河》杂志社组织的“Z世代”澜湄青年短视频挑战活动启动。活动邀请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的青年朋友进行短视频接力系列活动,展示各国相连而又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接下来,云报集团将开展更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特别是增进青年人之间的交流,为澜湄六国合作培育更深厚的民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