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澄江市——

下绣花功夫补短板

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本报通讯员 马智 摄

爱上澄江,只需一抔清澈的水,只因一条静美的巷。文明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被赋予生生不息的力量。

2020年,澄江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殊荣,目前,该市已建立起长效机制,持续巩固创建成效,2021年测评成绩位居134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第28位,居全省6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首位。

行走在具有滤水功能的人行道上,路边绿树成荫、鲜花绽放,目之所及皆美景;走进翠竹湾农贸市场,地面干净、环境整洁、店铺亮照经营。水果摊主李翠芬说:“创建文明城市,我是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受益者。”

近年来,澄江市以绣花功夫补齐城市短板弱项,城市更有温度、更有内涵。该市聚焦“群众出行更加顺心”,改造提升35条道路3.3万平方米,改造市政道路人行道38条3.8万平方米,更换道路交通隔离栏2320米,取缔非法载客三轮车3000余辆,增加公交车40余辆;聚焦“群众居住更加暖心”,完成94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实施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完善行动,做好道路、居民小区等公共区域设施管护;聚焦“群众饮食更加放心”,实施凤麓农贸市场、翠竹湾市场改造提升,排查整改无证无照经营商户13769户,实施“明厨亮灶”,建设视频厨房100家,打造“放心肉菜示范超市”2个。

浇灌文明花,共筑幸福城。澄江市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健全1个指挥部、4个办公小组、9个专项工作组的“1+4+9”工作体系,实施创文“网格化”管理机制,构建起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常态长效工作机制。

澄江市通过精细化、精准化举措,积极探索城市治理新路径,提升改造城区道路及老城棚户区、规范整治弱电线路“蜘蛛网”、使用烟头收集器、规范设置街区卷帘门等;集中整治闯红灯、车辆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常态化开展交通文明引导志愿服务,着力打造安全、畅通、有序、文明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如今,精细化的治理让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精致。

澄江市还通过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八礼四仪”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市民遵守公德、践行文明、修德明礼,文明风尚与爱心善举厚积成势,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不断点亮这座城市的文明之光。

本报记者 浦美玲

  • 让文明成为新名片

  • 下绣花功夫补短板

  • 戏曲艺术进社区

  • 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 报头

  • 昭通苹果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 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落地大理

  • 我省推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迈进

  • 玉溪市首届女性企业及产品推介会举行

  • 全省首个村小组数字乡村平台上线

  • 云天化与建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我省新增省内确诊病例29例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