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蒙自市雨过铺街道以推进乡村振兴为抓手,大力开展城镇、村庄绿化美化行动,推动生态产业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雨过铺街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科学生态节俭推进城乡绿化,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行街道、村(社区)、组三级党组织层层发动、整体联动,凝聚干群合力,自主自发投工投劳、参与绿美建设。
马房村、江水地村发动农户在水、路、村、宅旁和边角地、空闲地、闲置宅基地、拆违地及庭院进行绿化美化,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广植乡土植物。村党组织带领党员群众对公共场所绿化、美化,拆除废弃墙,建农民休闲“口袋公园”,规划引导农户利用庭院、空闲地种植果蔬,开办“彝家小院”。
抓住街道办所在地大台子社区被列为“省级旅游名村”的契机,修缮“雨过铺街道党建主题公园”“尼苏小镇彝人码头”、补植花草绿树、大力开展绿化美化行动。鼓励农户利用庭院、河道边坡种植枇杷,发展采摘观光农业,利用社区闲置土地建“月栖湾”饮食文化旅游点,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以大屯海、长桥海为重点,深入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落实环保宣传、巡察整治,切实提升干部群众维护“两海”生态环保意识。联合执法部门对禁渔禁牧禁商业行为严格执法,组织志愿者清除白色垃圾、开展植树活动。
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建立大台子社区3400余亩枇杷产业园和马房村2600余亩石榴产业园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业,依托北回归线地理区位,打造亚热带水果蓝莓等绿色农业产品。雨过铺社区和马房村、观音村发展鲜花种植520亩,推动“绿美乡村经济”发展,努力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在绿美建设中,雨过铺街道注重体现人文与自然景观协调——在保留乡村历史文化风貌基础上,强化引导性、功能性景观打造,让美丽乡村留住美丽乡愁;在4个示范村庄内建设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等为主题的田园景观小品和文明新风景观石,设置村规民约墙;在雨过铺社区长冲村建“乡村记忆室”,广泛宣传讲文明、树新风、爱卫生、护生态、除陋习理念。
本报记者 饶勇 通讯员 李沿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