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西盟:“小喇叭”传递防火安全音

在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班母村小街伞组的甘蔗田间,蔗农们正在忙着抢收甘蔗,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甘蔗捆扎成捆,留下一地枯叶。

“啊哞(拉祜语:姨),你把甘蔗砍完后,枯叶不能烧,天干容易引发山火。”听着广播里的提示,村民娜布说:“现在广播里天天宣传,我们都知道不能烧杂草、甘蔗叶等。”

今年以来,为增强全社会防范森林草原火灾的意识和能力,营造全民防火、全民监督、全民践行的良好氛围,西盟县以应急广播构筑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网,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灭火意识,筑牢森林草原防火网。

清晨,西盟勐梭龙潭景区前,两名专业扑火队员身上挂着“小喇叭”,一路骑行宣传,沿途防火宣传“十不准”声声入耳。“进入高火险期,30名专业扑火队员每天分3批次轮流巡护保护区、重点林区,劝导过往行人、车辆注意防火,收缴火种进山入林。”森林防灭火专业扑火队员岩义胆介绍,队员们每天都要在勐梭龙潭保护区骑行巡护,还要徒步10余公里进入保护区域内巡逻。

“为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西盟县在各乡(镇)的高火险区、林缘区、入山口、学校等区域设置防火临时检查点,严格控制各种火源进入林区,并充分发挥专业扑火队员、护林员等的前哨宣传作用,开展森林防火常态化宣传教育,提高林区群众对森林火灾危险性的认识和防范能力。”西盟县林业和草原局防火股副股长罗康介绍。

西盟县还充分发挥应急广播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方面的重要作用,建成1个县级平台、7个乡(镇)前端、39个村(社区)前端和503个终端,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终端全覆盖,把防灭火知识宣传寓于日常信息服务和应急服务当中。同时,配合使用佤族语、拉祜族语、傣族语等民族语言开展科普宣传,让防灭火知识更好地传入千家万户,助力提升全社会防火减灾能力。

本报记者 沈浩 通讯员 李毅

  • 产业兴起来 群众富起来

  • 凤庆:庭院方寸地 致富大商机

  • 2024巴黎残奥会坐式排球资格赛闭幕

  • 报头

  • 做好“水文章”提升群众幸福感

  • 合成氨装置综合能耗下降7.2%

  • 保山:优化配置提高水源使用率

  • 一条出山路,独龙江迎来万象更新的春天

  • 西盟:“小喇叭”传递防火安全音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