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劳动者风采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宗富春

在大山深处播撒教育种子

“我留下来,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去。”这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鸡街乡曼竜民族小学副校长宗富春说得最多的话。作为曼竜村走出的首位大学生,宗富春在完成学业后选择返回家乡,担任乡村教师。从学校唯一的花倮教师到独当一面的小学校长,她将民族文化融入教学和校园活动中,启发学生心智,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在曼竜村,大多数孩子不会讲汉语,这成为他们与外界沟通的障碍。宗富春开创了“双语”教学的新模式,为了一个发音,她要重复十来次,甚至更多次,有时为了教会学生一句话要用一两个星期。在日常教学中,宗富春仔细研究教材内容,在书上标记了许多字符。在十多年的教学中,她不仅教会了孩子们汉语,更为他们搭建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宗富春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葫芦笙”舞教给全校师生,把非遗文化融入学校大课间活动,每个星期邀请非遗传承人宗天珍老人到校教跳“葫芦笙”舞,让孩子们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13年来,曼竜民族小学的毕业生已有400余人,其中50人进入大学学习,仅曼竜村就有18位大学生相继走上工作岗位。

“我只是一名普通老师,就希望把孩子们教好。”像蒲公英一样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和孩子们迎风奔跑,这是宗富春和曼竜的约定,也是她对未来的期待。

  • 高墙里的抗艾医生

  • 做群众喜爱的普法“阿普”

  • 日夜守护 澜沧江特大桥

  • 冶炼一线的能工巧匠

  • 让每份外卖 都有温度

  • 一丝不苟 守护索道安全

  • 有一种担当 叫坚守岗位

  • 在大山深处播撒教育种子

  • 地层深处的“掘进先锋”

  • 女子焊工队的“领头雁”

  • 以科技助力 民族药走向世界

  • 高原养殖户的贴心人

  • 用脚丈量大地 用心守护河山

  • 变废为宝的“淘金者”

  • 诚信人品 造纯正纸品

  • 扎根边疆 培育技能人才

  • 将匠心谱入钢铁荣光

  • 雪域高原的温暖“摆渡人”

  • “钢铁丝路”上的“占芭花”

  • 分子育种前沿的巾帼标兵

  • 报头

  • 平凡岗位不凡坚守 汗水浇灌梦想花朵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