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国际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沈阳连续30年拉响防空警报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3周年。18日上午,社会各界人士在沈阳隆重集会,举行撞钟鸣警仪式,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仲秋时节的沈阳,天空中飘起了阵阵小雨,已有微微凉意。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巨大的台历形石碑上,时间凝固在1931年9月18日。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炮轰沈阳北大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范丽红说,由于当时国民政府严令“不抵抗”,日军几小时就攻占了北大营、一夜之间占领了沈阳城。“这道刻在中华民族心口上的疤,中国人民不敢忘!”

硝烟散尽,国殇难忘。撞钟鸣警仪式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开始。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前,人们列队整齐,神情肃穆。9时18分,14名社会各界代表神情凝重地推动钟槌,撞响“警世钟”。14响钟声回荡在空中,寓意着中华民族14年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声声入心。

警报声划破天际,鸣响3分钟,街道上的汽车纷纷停下,鸣笛示警,行人驻足肃立。辽宁多地也同时鸣响防空警报,共同铭记这一国难日。

自1995年以来,每逢“九一八”这天,警报都会在沈阳这座城市拉响。如今,沈阳已经连续30年拉响防空警报。

鲁迅美术学院的退休教授贺中令是残历碑的设计者之一。贺中令说:“残历碑的底座设计中出现的骷髅、骸骨的元素,象征着民族抗战中牺牲的先烈,残历碑主体形如一本摊开的日历,上面布满了象征战争伤痛的弹孔。设计这个残历碑,就是想告诉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范丽红说,历史是一面镜子,记忆是一种力量。“我们讲述这段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不忘历史真相,给予今人前行的力量。”

警报声响起时,高铁司机宫志刚驾驶着G912次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从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附近驶过。历史昭示未来,中国正以“高铁速度”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图为9月18日拍摄的“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现场。

新华社记者 赵洪南 洪可润 潘昱龙

据新华社沈阳9月18日电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运-20亮相非洲航空航天与防务展

  • 报头

  • 不断书写新的绿色奇迹

  • 抵制“双输的保护主义” 欢迎“双赢的绿色竞争”

  • 我国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第一

  • 黎巴嫩通信设备爆炸事件已致多人死亡

  • 中秋假期出行人数逾6.2亿人次

  • 2025年至2050年抗生素耐药性或致3900万人死亡

  • 日本学者来华披露731部队罪证档案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