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绿美村寨绽新颜

今年以来,绿春县因地制宜探索“千万工程”实践,以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为引领,创新开展“百个新村作示范、千名干部进千村、万吨水泥进农村”工程,整合资源盘活力量,党群齐心共建和美边疆。

在平河镇东斯村委会太红村,层层叠叠的梯田环村而建,宽阔的进村公路修到了家家户户门前,小花园、观景台等公共设施即将竣工……在村庄建设中,针对私搭乱建、占道堆放等发展难题,太红村党员带头,村民不等不靠,家家户户投工投劳,主动拆除柴棚、厨房、鸡圈等各类建筑51处,有效腾退空间900余平方米。

“如今村子变美、变干净了,发展产业也更加便利。”主动让出自家近百平方米宅基地的村民李夫努说,只要村子越来越好,能有一个舒心的生产生活环境,大家的付出与努力就没有白费。

在“百千万”工程实施中,绿春县实行四级党组织书记责任制,县乡村组四级书记靠前指挥,采取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包村、村“两委”班子包组、党员分干包户的模式,把党员发动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齐心协力建设美丽家园。

为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绿春县采取政府补助一部分、乡镇和村组统筹一部分、定点帮扶单位和企业帮扶一部分、群众投入一部分的“四个一”建设模式,动员各级资源向乡村建设一线倾斜,采取逐级推动、梯次推进、特色鲜明的建设模式,根据各乡镇实际和各村建设情况,每年全县建设不少于100个美丽乡村、每个乡镇不少于10个示范村,集中全县力量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整合全县机关干部、驻村队员、乡镇干部等力量,绿春县开展县、乡、村三级干部包村联点,千名干部下基层开展攀“亲戚”、办实事、解难题、干劳动、提建议的“五个一”专项行动,以“干部之干”带动“群众之干”。针对乡村建设中缺资金缺物资、群众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以“万吨水泥进农村”为牵引点,为每个乡镇提供1万吨水泥,由党组织带领群众自主开展建设,村村寨寨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边疆少数民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黄翘楚 通讯员 普志康

  • 绿春县 绿水青山间写就幸福答卷

  • 坚果丰收香满坡

  • 报头

  • 绿美村寨绽新颜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