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开放云南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遇见丰收 农业合作铺就希望的田野

11月12日,在“吉祥说”故事会活动主题二“我们的家·希望田野”分享环节中,现场嘉宾从农业、农村、农民的角度,展示了农业发展给地方、家庭和个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来自临沧市永德县的毕永梅,追随父辈脚步回乡创业,从普通的家庭主妇成长为公司总经理,带领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曾经,面对水土流失等困境,父亲不懈努力,找到并帮助乡亲们参与既保护自然又能脱贫致富的坚果产业,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现在,为了把我们的好坚果销往全国各地,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我成立了津澳合作社和临沧永继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始从事坚果初加工的生产。”毕永梅说,在经营中她发现,临沧坚果的品质很受浙江、天津等地消费者喜爱,但由于缺少品牌经营理念,很多经销商即使认可他们的产品,也很难找到渠道与他们合作,导致临沧坚果市场推广难度大。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她决定打造自己的坚果品牌。

成立“滇寨贵农”品牌、研究产品包装、找广告公司策划设计、学习拍照片和做视频……功夫不负有心人,毕永梅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外地的订单络绎不绝,公司的效益越来越好,每年采收季,我都会提供就业岗位给附近村民。”毕永梅告诉记者,在永德、在临沧,有千千万万像她一样的坚果人,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让临沧坚果越来越为人熟知。

“我在缅甸一个农民家庭长大,小时候,整个村子耕作、收割、运输方式传统且低效。”缅甸农业与灌溉部缅甸耶津农业大学讲师吴梭凯回忆家乡变化时说,随着产业发展和国际合作日益密切,田野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机械,农民开始用电话、互联网等信息工具获取农业技术,农业快速发展。对于缅甸农业的未来,吴梭凯很有信心。

“今天上午,中缅双方签署了‘中缅共创农业新质生产力栏目’协议,相信将对希望了解中国农业技术的缅甸农民们有帮助。”缅甸宣传部缅甸国家电视台广播电视技术一级专家杜温德素推说。

本报记者 朱海 杨春梅

  • 胞波相会在云南 心手相连启新篇

  • 遇见蒲甘 文化交流精彩纷呈

  • 报头

  • 遇见绿色 共筑最美的家

  • 遇见同行 传统艺术的跨国对话

  • 遇见丰收 农业合作铺就希望的田野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