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经 济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山州为肉牛养殖产业注入智慧动能——

智慧养殖结硕果 产业融合注活力

佩戴着智能耳标的肉牛。

“给牛戴上‘智能耳标’,在手机上就能实时查看牛的进食、排便情况。与传统养牛模式相比,出栏后每头牛平均增重约60斤,可增收2000元。”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宏业添成养殖场负责人谢桂飞介绍,这是智慧养牛为农户带来的实效,提高了养殖效率,实现了科技增收。

在宏业添成养殖场,整齐宽敞的养殖棚内,一头头毛色油亮、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正吃着草料。“这些牛全都戴上了数字耳标,养殖棚里还安装了AI摄像头、环境传感器等电子设备。电子耳标就是牛的溯源资料,详细记录每一头牛从出生到出栏再到消费的全过程。”谢桂飞介绍,摄像头和传感器会实时呈现每头牛的活动状态和养殖场内的气温、气压及湿度等,养殖人员可以随时了解牛舍中的情况。

智慧养牛是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文山分公司与文山州农业农村局于去年11月共同建设的文山州农业大数据平台。该平台以“产业技术+供应链管理+互联网技术”为核心,融入养殖户实际生产业务流程,实现畜牧产业链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金融扶持、产销结合,保障全产业链畅通运行。截至2023年年底,文山州肉牛存栏113.12万头、出栏51.72万头,均排名全省第二;肉产量5.3万吨,排名全省第三,全产业链实现综合产值130.7亿元。

“肉牛产业是文山州重点打造的‘6个百万’产业基地之一,用数字化、智慧化的方式赋能肉牛产业发展,将推进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惠及产业链上各方,推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山州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王盛文介绍。

除了在养殖场内安装智慧设备外,文山移动还与文山州农业农村局建设了文山州农业大数据平台等数字系统和养殖户的好帮手移动端App等手机移动小程序。目前,包含智慧畜牧、政府监管、金融服务、物联设备4项功能界面的文山州农业大数据平台已建设完毕,实时显示着进入系统的母牛数、犊牛数、育成牛数、牛只发病数及发病病种等信息,全州肉牛生产情况一目了然。打开养殖户的好帮手移动端手机小程序,首页便可看到牛超市、活畜供求、商城、申请额度、预约屠宰、市场行情、畜牧课堂等核心功能板块。通过使用该程序,农户可以申请贷款买牛仔、学习科学养殖技术、出栏销售等。

“移动端App帮了我的大忙,以前贷款额度低且程序复杂,使用App后,在线提交申请、平台在线审核、银行在线审批并授信放款,一周时间贷款就办好了。”刚申请到100万元贷款额度的养殖户孔祥树说,移动端App还能为出栏肉牛找到合适商家,实现在线销售。

文山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5G技术+大数据+AI+物联网”打造的智慧肉牛养殖平台,促进了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深度融合,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本报记者 王怡文

通讯员 倪婷 王逸飞 杨雨晖

  • 晚秋蚕结硕茧

  • 农业蝶变提产值 工业创新增效益

  • 保民生解“地渴”

  • 供电保障生产无忧

  • 智慧养殖结硕果 产业融合注活力

  • 报头

  • 甜柿绽放致富花

  • 南华县野生菌产业园服务中心主体封顶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