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现场观察

深思“特”性 主动作为

“咖啡工”“核桃工”“鹤庆银匠”“中药材产业专项技能提升”……“农民工返乡就业培训成效不明显”的质询现场,一批极富云南特色的培训项目让人耳目一新,激发与会人员讨论的积极性:提升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必须考虑我省“特”性,主动作为。

“特”体现在特色产业。围绕“老三样”“新三样”“特三样”“大三样”等重点产业发展布局,我省探索打造咖啡、中药材、核桃种植加工,民宿、康养服务,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光伏应用技术等培训项目。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很多培训还处在试点或者起步阶段,培训的规模还比较小,服务产业的能力还比较弱。”“希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就业路径模式,一县一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就业提质扩容。”

“特”还体现在劳动力技能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特殊困难。

调研显示,我省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低、技能弱,技能人才占比仅为19.69%,远低于全国26%的平均水平。“匹配企业需求开展的一些培训,需要数理化或者英语基础时,往往找不到足够的受训人员。”“一些边疆民族地区甚至还存在语言不通的问题。”“我省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显示,2023年我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年营收仅占全国的1.6%,且机构分布地域极度不均。“云南缺什么呢?大的、强的、综合性的培训机构。”“省外招引的机构,能不能考虑和人家合伙?能不能建设西南地区的总部?自己培育的机构是否有足够的投入、完善的监管、充分的激励?”“院校、企业的培训积极性怎么调动?”

“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农民工就业培训体系,不能等、不能靠。”与会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以培训补贴目录为例,全国性职业目录、职业标准有时不能完全覆盖我省产业发展的情况,需要我们自己主动开发、动态调整并积极向国家争取把我省的特色培训项目纳入进去。”

本报记者 岳晓琼

  • 找准监督切口开展质询 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就业

  • 研究问题明方向 改进工作促发展

  • 报头

  • 深思“特”性 主动作为

  • 同向发力盯紧这件民生“要事”监督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