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云南大天种业——

做强“芯片”助农增产

田间生产

近日,在位于罗平县的云南大天种业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忙碌的工人和智能化的机械分工协作,有条不紊。“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云南大天种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永志说,今年该公司的制种面积达10.77万亩,目前收购工作已结束,共收获2000余万公斤种子,支付金额超过4亿元。

该公司主要从事玉米产品研发、种植、销售及服务,截至当前,已研发推广89个玉米品种,其中国审品种13个、省级审定76个,获植物新品种授权61件,2023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西南山地玉米育种重点实验室,是云南省最大的玉米良种生产企业。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为做好玉米制种,该公司高度重视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先后组建3个研发团队,成立1个玉米研究所、1个企业技术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研发成员68人。同时,每年投入销售收入5%的经费为品种研发提供资金保障,近3年投入了3000万元研发经费,在云南、海南、重庆、贵州、湖北等地建设了稳定的育种基地。

公司在田间生产和工厂加工两大环节上下足功夫。“每一粒种子都牵动着种植农户的利益和公司的发展前景。”云南大天种业有限公司生产中心副主任陈祖永介绍,为确保种子质量,公司将田间生产列为“第一车间”,将工厂加工列为“第二车间”。在“第一车间”,在种植前对种植基地把关,在种植期对播种进行把关及中耕管理,监督去雄和收种。在“第二车间”,对烘烤、防止品种混杂、脱粒、筛选、包衣包装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督。“每一个关口都十分重要,缺一不可。”陈祖永说,为带动当地农户增产增收,公司在“第一车间”采取流转土地生产和委托生产两种模式,在“第二车间”就近就地招工。

“公司现在有固定员工274人,基本都是罗平人。此外,共有500多个种植户承包土地进行种子委托生产,最多的有1300亩,少的也有20亩。”陈祖永介绍,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把当地群众增收当作头等大事,“公司与种植户签订了协议,种植户从公司学习到更加科学的种植技术,确保种子质量,公司承诺收购保护价,让种植户得到实惠,增加收入。”

本报记者 博达

  • 高原红米香飘四方

  • 做强“芯片”助农增产

  • 咖啡产业延链强链

  • “老房子”住进“新村民”

  • 报头

  • 减负有良方 增效见实绩

  • 环云南公路自行车赛在大理开幕

  • 昆明都市周末杯足球擂台赛收官

  • 多样旅居场景,体验美好生活

  • 云南省皮划艇队入驻寻甸凤龙湾冬训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