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涉农小微企业面临小散弱、经营发展难的局面。2019年9月,在全国工商联的支持下、怒江州工商联的积极推动下,怒江州农业特色产业商会应运而生,怒江特色农产品自此开启了逆袭之路。
怒江峡谷优果农产品有限公司创始人王鑫兄弟,在父辈创业的基石上砥砺前行。2023年,公司荣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目前,公司年收购加工销售干草果近2000吨,平均年产值达6000万元。
乔玉光领办泸水玉光农林开发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种植基地已扩大至4600亩,带动千余名合作社社员增收,并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00万元。
在怒江州,像他们这样来自怒江州农业特色产业商会会员单位的创业者还有很多。自2019年7月成立以来,商会已汇聚87家会员单位,其中副会长单位27家、理事单位5家、会员单位55家,共同编织起当地农业发展的锦绣蓝图。
“得益于良好的生态优势,怒江特色农产品品质很好。但一直未走出小散弱的困境。同时,由于地形条件限制,实现规模化发展难度不小。”怒江州工商联副主席周大海介绍,在全国工商联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商会不到一个月便投入运营,并成为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会员。
2001年,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开始发展乌骨羊养殖。在商会会员单位的推动下,近年来乌骨羊养殖业发展迅速,被内蒙古等地引入养殖。高黎贡山猪、独龙牛、独龙鸡等养殖产业也在商会的助力下,逐步实现规模化发展。
商会挖掘线上销售的巨大潜力,吸纳怒江信服科技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为会员单位,建立线上商城,拓宽了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在怒江州工商联的牵线搭桥下,商会企业还积极参加线下展销会,向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展示怒江特色农产品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擦亮“怒江特色农产品”品牌。
“成为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的团体会员进一步扩大了怒江州涉农企业的‘朋友圈’。这些企业一头连着全国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周大海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程中,这些企业扎根于乡镇(街道)、村(社区),负责人大多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他们怀揣着对农村的深情厚谊,展现出强大的引领带动作用。
本报记者 普孟秋 李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