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莫让牵头变包办

王海钦

当前,改革发展任务纷繁复杂,很多工作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单位团结协作、共同配合才能顺利推进。但在落实过程中,不少牵头单位面临唱“独角戏”的问题,牵头变成包办,值得警惕和深思。

多部门协作,本意在于集合众智、汇聚众力,共同攻克难关。牵头单位作为“领航者”,需统筹全局、协调各方;责任单位则是“划桨者”,每一桨的力道都关乎航船的速度与方向。然而,当部分责任单位选择“隐身”,将自身置于旁观者的位置,或是因害怕背锅而消极怠工,乃至以高人一等的姿态拒绝配合时,协作的链条便开始断裂,团队的合力也随之消散。

这种貌合神离的现象,背后折射的是责任认知的偏差与机制设计的不足。一方面,对谁牵头谁负责的片面理解,让一些责任单位误以为自己只需跟随而非参与,忽视了团队协作的本质——共同承担责任、共享成功喜悦。另一方面,责任划分的不明确与奖惩问责机制的不完善,为推卸责任提供了空间,也加剧了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消极心态。

破解这一协作难题,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协作观念,要求“团队大于个人”,每个成员都是团队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环。牵头单位应主动加强沟通,明确各方职责;责任单位也应摒弃旁观者心态,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要建立健全责任体系与奖惩机制,做到权责对等、赏罚分明。对于积极协作、表现突出的单位或个人,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奖励;对于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行为,则要严肃追责,形成有效的震慑力。同时,还应优化协作流程。建立良好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及时解决协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行项目化管理,明确时间节点与阶段性目标,增强工作的计划性与可控性;引入第三方评估,客观公正地评价协作成效,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 报头

  • 生态保护再升级 绿水青山更添彩

  • 莫让牵头变包办

  • 谨防假数据掩盖真问题

  • 学术研究可多接地气

  • 下期介绍

  • 短剧市场亟须规范

  • 打造“走心”的公共文化空间

  • 微看点

  •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