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幸福玉溪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织密民生保障网促各民族交往交流

本报讯(记者 杨茜) 近年来,玉溪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村(社区)活动,提升养老服务和儿童保护保障能力,织牢“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以民生温度撬动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坚持以自治固本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行业公约、村(居)民公约,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测评指标作为工作抓手,细化形成“进村(社区)”实施方案及工作手册,将保障“一老一小”民生权益与创建工作融合,清单化、项目化、责任化倒逼措施落细、责任落实,在村(社区)建立“三社联动”工作站,全市有近3000个社会组织、2000个志愿团体、33万志愿者,形成人人参与的生动局面。

发挥网络优势筑牢关爱基石,增强民族团结融合力。依托腾讯公司公益平台募捐筹集资金破解“一老一小”关爱经费难题,广泛动员全市各族群众6万余人次参与募捐。在“5·8人道公益日”“99公益日”发起网络募捐,号召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博爱一起捐”、关爱“一老一小”困境群体、关爱“失独”困境家庭、“博爱”红领巾图书角项目,截至目前,玉溪市“5·8人道公益日”“99公益日”两次网络募捐筹集资金126万余元。

发挥联系作用打牢关爱基础,提升民族团结感召力。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将“一老一小”的基本信息、服务需求、派单推送等内容建档,将关爱服务的需求分类推送至责任单位,直至问题处理完成,形成闭环。针对“一老一小”特困家庭,共救助帮扶困难群众12733人次、发放救助金及物资121.95万元。通过补建、购置、置换、租赁、改造等方式,实现每个社区配建一个托儿所,增设社区党群便民中心电梯,在老年服务站内设置室内乒乓球室、舞蹈室、书画室、亲子活动室等配套设施,建成常态化运营老年幸福食堂54家,覆盖人数超10万人。

  • 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 报头

  • 玉溪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15万元以上

  • 织密民生保障网促各民族交往交流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