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

2021年7月22日,云南绿色能源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担任集团理事长单位。

2024年12月16日,学院与云南开放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2024年8月,教育部将云南省纳入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试点,与省政府联合印发《构建边疆职业教育发展新范式服务“三个定位”建设实施方案》,为我省量身打造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构建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围绕省委、省政府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相关工作,推动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围绕曲靖市建设“世界光伏之都”发展目标,落实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发挥优势、优化结构、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的总体思路,以省级“双高”标准构建发电厂电力系统专业群、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专业群,提前一年完成省级“双高”院校建设任务,取得标志性成果。

2023年,教育部主要领导调研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肯定了学校以省“双高”建设为契机,举全校之力高水平建设省级职业院校的举措。2024年11月,全省教育大会充分肯定了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与当地企业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学生的办学模式。

党建引领 立德树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培养更多大师、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这一战略任务的重要性。

在当前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创造性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提供了可借鉴样本。

持续强化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创新“党建+”模式,以系统思维推动党建工作融入学校中心工作,探索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思政课教师工作室、党员工作坊,创建能职师生宣讲团、张桂梅思政大讲堂能职院分课堂等思政阵地等,推动学生管理工作高效化;通过将“三全育人”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课程思政促就业,建立完善的就业、培养与招生联动机制,形成“大党建、大思政”的育人格局;通过开展访企拓岗等,整合校内外资源,推出具有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从源头上加强了供需对接,提高了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通过加强党员干部廉政廉洁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党风校风教风学风专项整治行动,选树教书育人先进典型、励志成才学习标兵,学校先后获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云南省文明校园、全国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同时,积极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参与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立足区位优势“借船出海”,着眼企业需求“同船出海”,锚定教育现代化“造船出海”,持续推进职业教育“走出去”,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云南省、曲靖市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急需紧缺人才储备。

近年来,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巴基斯坦分公司、巴基斯坦梅兰工程技术大学共同签订《CCTE现代化中巴双学历职业技术教育联合培养项目合作协议》,共建“中巴国际学院”“中巴煤矿智能开采工坊”“中文+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海外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及留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先后培养巴基斯坦留学生25名,对来自巴基斯坦UOB巴尔蒂斯坦大学、梅兰工程技术大学和米蒂省立技术学院等院校的煤矿开采相关专业师生开展培训300余人次;先后荣获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所颁发的(2021—2023)中巴教育国际合作突出贡献奖,获“云南省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推荐学校”。

党建引领风帆劲,特色办学硕果丰。随着高质量党建的深入推进,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从交流合作到机制创新,再到技术输出的多元化、多梯次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培养造就了一批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产教融合 赋能发展

职业教育办得好不好,必问企业、必问产业。

在教育强国建设的视域下,深化产教融合,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的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新一轮“双高”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近年来,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构建边疆职业教育发展新范式服务“三个定位”建设实施方案》要求,聚焦《曲靖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方案》,以发挥优势、优化结构、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的办学思路为引领,紧紧围绕“三个定位”,主动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云南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建设进程,服务曲靖市建设先进制造基地、高端食品基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云南副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推动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高度契合。

以云南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学院推动专业设置精准对接云南建设绿色能源强省,曲靖打造世界“光伏之都”、绿色能源先进制造基地等产业战略,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目前,学院有51个招生专业,其中与能源、先进制造等区域支柱产业相关专业47个,占比达92.2%。

近年来,学院先后与云南省后所煤矿、一平浪煤矿、羊场煤矿等企业合作建成校内“五化一体”实习矿井,为产学研搭建了平台,形成了专业认知—模拟矿井仿真实训—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云南、贵州多家煤炭及煤化工企业合作办学,建立了“源于企业工作流程、实施企业行业标准、融合企业岗位特征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任务驱动课程体系”煤炭主干专业体系。

在此基础上,学院与云南省地矿院联合开展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与曲靖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建设“光伏发电生产性实训基地(光伏发电厂)”项目,开展订单式培养;与云南优邦实业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成立学校现代服务产业学院(学校下设混合制试点二级学院),共同申报餐饮类专业4个;与武汉伟创聚赢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成立信息技术产业学院,共同申报信息类专业4个,开展专业人才培养。

2023年,学院还牵头成立“云南绿色硅光伏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云南新能源电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云南省煤炭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云南民族餐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4个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得益于以“人才链”支撑“创新链”的培养模式,校企之间不断碰撞出化学反应,产教融合实现“两头甜”。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超过96%,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2%,连续11年获云南省就业考核一等奖。建校46年来,学院累计为云南省煤炭能源产业和相关行业培养各类专门人才4.5万余名,被誉为“西南地区煤炭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

本报记者 胡晓蓉 通讯员 陈兴伦

  • 绿美大廊道 美好新生活

  •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

  • 报头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