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昭通市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

迈上2000亿元台阶

本报讯(记者 沈迅) 1月3日,记者从昭通市委五届九次全会上了解到,2024年,昭通市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市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迈上2000亿元台阶。

昭通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面对百万人脱贫后面临的产业支撑不强、城镇化水平不高、群众增收基础不牢的市情特征,昭通市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扎实做好“产、城、人”3篇文章,奋力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立足区位、交通、资源、人力等优势,昭通市坚持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实体强产业,着力构建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硅铝、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服务业5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预计产业投资增长10%、民间投资增长14%、能源投资增长18.7%。

坚持以资源换产业。昭通市聚焦能源、硅铝、磷矿等优势资源,完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机制,健全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支持政策,持续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进一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一年来,全省第一块光伏玻璃在昭通生产下线,合盛硅业、旗滨光伏、新安化工、品鑫能源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

坚持以园区聚产业。昭通市深化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模式和评价体系改革,健全完善龙头企业招引培育和全产业链招商机制,深入推进“千亿元级”昭阳经开区等6个省级开发区及特色园区建设,推动产业聚集发展。2024年,6个省级开发区入园企业达387户、工业产值突破650亿元。

坚持以实体强产业。昭通市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机制,深入开展经营主体培育行动,推动经营主体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年来,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0万户,“四上”企业达857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5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8%。

坚持既招“大商”、又招“小商”。昭通市树牢“抓发展就要抓招商、抓发展必须抓招商”的鲜明导向,2023年以来全市“一把手”外出招商326次,共引进落地项目729个,市外实际到位资金603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294个在库招商引资项目完成投资195亿元,占全市总投资的27%。

近两年来,全市共开工产业项目1472个,完成产业投资980.07亿元。2023年,全市产业投资占比达45.2%,首次超过高速公路和房地产投资。2024年1至10月,全市完成产业投资386.58亿元、投资占比提升至47.5%。

  • 傣纸焕新彩 非遗展魅力

  • 绿电里的智慧密码

  • 我省印发政府投资基金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 报头

  • 多式联运 通江达海

  • 沪滇“16+16”重点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工作推进会议在昆举行

  • 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 今年这些重大科技进展值得期待

  • 质量强链让优势产业更强

  • 以科技之力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 旅居在烟火与静谧间的小城

  • 昭通市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

  •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