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调查研究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思政讲堂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王飞 马文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上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思政课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教师队伍主力军作用、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不断推动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思政课守正创新。思政课守正创新就是要坚持政治属性和价值属性,在政治引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是要坚持党对思政课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创新方式方法,阐释好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一是在教学内容上,创新实施有效教学内容供给。思政课要全面研究把握新时代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和期待,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和个性化发展,创新安排个性化、定制化的教育内容,实施有效教学内容供给,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二是在教学方法上,实施多元化方法组合。积极采用专题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采用更接地气的语言同学生交流,让教学更具情怀、更有温度。三是在实践教学上,善用“大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要树立“大思政课”理念,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引导学生深切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不断增强思政课的生动性、感染力和说服力,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

发挥好教师队伍主力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责任重大。一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建立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确保思政课教师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二是制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规划。高校要以培育一大批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为目标,制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规划,分年度、分学期、分阶段实施,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发挥好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一是加强思政课重要性教育。针对部分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目的不明确、功利性强等问题,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学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激发他们从内心上学好思政课的愿望和信心。二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发挥好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严格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三是不断满足学生的获得感。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困惑点,主动回答学生思考什么、想什么、盼什么、求什么,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打造思政课教学品牌,不断满足学生的获得感,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作者分别系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楚雄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 报头

  • 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从云南“土特产”看乡村振兴新画卷

  • 厚植民族团结进步的生态底色

  •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 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实践与探索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