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调查研究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思政讲堂

加快高校思政工作内涵式发展

樊兴丽 卞宇田

伴随人工智能的快速兴起,高等教育正在加速进入智慧教育阶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这为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政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充分发挥好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守正创新原则,不断推进理念思路、教育范式、方法手段的数字化创新,是新时代加快高校思政工作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坚持守正创新原则,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思政课建设的守正创新和教育的数字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高校思政工作要在守正创新中积极应对数字化时代思政工作面临的新特点、新形势。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落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高校思政工作的融合发展。根据数智时代下“00后”“05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征和认知模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精准对标教育新范式,深化思政育人的时代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要以数字技术的高智能、高精度、高互动,联合传统思政的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擎动数字思政的光明未来。如利用知识图谱创设层次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为思政教育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型提供技术支持,并基于学生的“学情图谱”,对思政育人水平进行精准评测,融通教、学、评一体化,助力人才培养系统性变革。要坚持思政教育规律,明晰数字思政是以传统思政为根基进行的超越与创新,充分发挥传统思政逻辑连贯、体系完善的既有优势,克服人工智能片段化、非连续性的叙事形态。同时,数字思政要规范数智技术的应用边界,维护数据安全。建立高标准、严要求的数据准入机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坚守伦理底线,制定严格的数据隐私保护政策,确保学生数据的隐私与安全,关注数字场景应用的伦理要求与道德规范,将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准则融入数字场景,厚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价值情怀。

建构智能、开放、共享的数字思政育人新生态。守正创新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主体、多重力量的协同推进。通过整合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打造符合主流意识形态、融合高校思政特色、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沉浸式思政课程,不断增强大学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强化师生数字素养,提升数字胜任力,熟练操作数字化设备、软件与平台,最大化发挥数字技术资源效益,可因地制宜开发并增设数字素养相关系列课程与讲座,分层次开展培训研修活动。完善智慧校园、智慧思政、智慧课堂、智慧学工等共享平台建设,构建“数字思政”新生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能,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分别系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大思政课”视域下云南涉农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YB2022005)的阶段性成果]

  • 报脚

  • 报头

  • 产业集团资本板块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

  • “青年实干家计划”助力青年战略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 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持续激发新动能

  • 加快高校思政工作内涵式发展

  •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兴边富民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