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杨晓华 杨洁) 近日,在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天堂山片区,林业专家们开展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青树第三次水青树集中采种工作,极小种群水青树种群拯救和保护研究工作全面启动。
水青树属水青树科落叶乔木,是第三纪古老孑遗珍稀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分布于中国多个省份以及印度北部、缅甸北部、尼泊尔和不丹等地,生长于海拔1100米至3500米处的常绿、落叶阔叶林中或林缘。其木材无导管,是裸子植物向被子植物演化的过渡类型,被誉为植物“活化石”,对研究中国古代植物区系的演化、被子植物系统和起源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2016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专家在昌宁县天堂山原始森林首次发现水青树居群,且这里的水青树分布广、数量多,是目前全球保存最为完好的居群。2024年10月10日,《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天堂山片区水青树拯救保护》项目经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批准正式实施,涵盖区域物种资源调查评估、苗木培育、回归栽植与科普宣传教育等多项举措。
昌宁县天堂国有林场场长赵致有介绍,种子成熟度对育苗至关重要,采早了种子发育不完全,难以萌发;采晚了,种子脱落,难以收集。为确定最佳采集时间,工作团队于2024年11月中旬起,分3次采集,每次间隔10天,以3批种子出芽率判定最佳采集时间。3次共采集水青树种子150公斤,这些种子将被送往昌宁县林草局,由专业人士处理、保管,2025年开春后,部分放归原生地育苗造林,扩充野生种群;部分送往植物园用于科普研究,提升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