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聚焦2025云南省两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委员之声

绿色开放共促高质量发展

袁媛:多维融合 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紧抓绿色发展机遇,深入实施绿色能源强省战略,集中式光伏并网和在建规模均居全国前列。云南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一系列措施,引起省政协委员、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袁媛的关注。

“近年来,一大批光伏基地建设衍生出了茶光、药光、菌光、牧光互补等光伏农业发展模式。但光伏农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农光互适技术支撑不足、基础设施配套差、经营主体薄弱等问题。”袁媛介绍,“我们亟待探索‘光伏+高原特色农业’的建设、运行新模式和新机制,构建光伏与农业双赢新格局。”

为了解云南光热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袁媛深入各地调研。她发现,通过光伏技术与茶园管理技术协同创新,光伏茶园的茶叶产量和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搭建分布式光伏的茶叶初制所不仅节能节本降碳,还能实现发电增收。于是,她建议创建光伏农业零碳园区,推动绿色能源产业与高原特色农业双向助力、互促互兴。

袁媛认为,统筹谋划一批“农业+光伏”光储一体零碳园区,要聚焦茶叶、蔬菜、花卉、中药材、野生菌等高原特色重点产业。比如,优先在金沙江河谷区打造“光伏+生态修复+热带果蔬”零碳园区,以普洱、临沧为重点打造“茶光互补”零碳园区等。同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组建“光伏+农业”研发、应用、推广多主体协同创新联合体,以构建“光伏+高原特色农业”融合共生价值体系为核心,通过构建绿色能源、绿色农业、绿色交通、绿色生活等打造零碳生态圈,释放产业多维融合、产品多元开发、资源多层次利用的乘数效应,引领我省光伏产业与高原特色农业量质双升、经济与生态双赢。

玉班坎:立足优势 打造沿边产业园区

对于省政协委员、勐海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玉班坎来说,坚果既是陪伴自己成长的“土特产”,也是让父老乡亲增收致富的“黄金果”。“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后,勐海县乃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经济社会也跟着‘高铁速度’不断腾飞。看准这条‘黄金通道’带来的商机,众多坚果加工企业相继落户西双版纳。”玉班坎介绍,目前,西双版纳州坚果种植面积达20.2万亩,坚果产量近2.5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5.86亿元。

见证了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强劲动力,玉班坎深刻意识到,坚果种植带动农户增收、坚果企业促进当地就业的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西双版纳州应抓住这一机会,大力推动坚果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在走访西双版纳州多个产业园区的过程中,玉班坎发现了西双版纳沿边产业园区发展的堵点痛点,广泛收集了基层意见,整理形成了自己的提案。

“西双版纳州具有发展国际贸易、口岸经济、特色资源经济的优势与基础,但囿于产业承载需求有效联动不足、运输成本较高、核心竞争力不足等,沿边产业园区发展受限。”玉班坎建议,应推动产业承接与升级,吸引更多来自国内外的产业转移项目,鼓励和支持园区内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的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为沿边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借着中老铁路的东风,西双版纳州的坚果产业已初具规模。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和探索,更多产业会同沿边产业园区经济一起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玉班坎说。

本报记者 李熙临 王小羽 张梅焕 杨苑

  • 云端火塘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 畅所欲言

  • 报头

  • 提升服务能力 共护“朝夕美好”

  • 绿色开放共促高质量发展

  • 幸福就在家门口

  • 办实“一老一小”暖心事

  • 和群众面对面 与患者心连心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