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大观微议

如何应对“节后综合征”

陈广江

“节后综合征”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指很多人在节后会出现一系列心理和身体上的不适症状,如精神疲劳、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或嗜睡、消化不良、头痛、胃肠不适等。不可否认,假期与节后生活作息、饮食运动的巨大差异,确实会让身体和心理产生一些不适。假期里,人们常常熬夜追剧、打牌,饮食上也是大鱼大肉、暴饮暴食,运动量大幅减少。节后突然回归正常的工作和学习,身体难免会发出抗议。但这些不适,真的严重到需要用“综合征”来定义,并为此大做文章吗?

仔细想想,很多时候,对“节后综合征”的吐槽,更多是一种心理上的逃避和对假期结束的不舍。实际上,这或许只是我们不愿面对工作压力的借口。如果把假期结束后的不适当作一种常态,积极调整,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综合征”,或许能更快地适应工作节奏。

从社会层面来看,“节后综合征”这一概念的广泛传播,也反映出当下人们对生活节奏变化的一种脆弱心态。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渴望假期的放松,一旦假期结束,就难以迅速切换到工作模式。这种对变化的不适应,被“节后综合征”放大了。但生活本就是由各种变化组成的,不能因为害怕改变带来的不适,就给自己贴上“节后综合征”的标签。

有专家指出,这种在假期尾声出现的疲惫感、焦虑感并非疾病,而是身心适应节奏转换的自然反应,提前做好准备即可顺利过渡。应对“节后综合征”的最好方式,或许就是摘下这个强行命名的标签,勇敢面对生活的变化,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

  • 春满云岭须奋进 干字当头谱新篇

  • 报头

  • 干部要带头涵养好家风

  • 拆掉形式主义“花架子”

  • 构建高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

  • 如何应对“节后综合征”

  • 统筹推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 高票房影片靠什么成功

  • 把美丽云南的名片擦得更亮

  • 微看点

  • 用心用情办好10件惠民实事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