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远南站下车,沿站旁小路向南前行10多分钟,水泥路逐渐变成崎岖的土路,再变成蜿蜒向上的米轨铁路。
冬日的玉林山寒风凛冽、叶枯草黄,老马埋着头吭哧吭哧向前走,转过几个连续大弯,绕过米轨和高铁交会的弓形山脊,密林深处的小站渐渐清晰起来,老马笑着说,这里就是被称为“蛇形铁路、船形车厢”的玉林山站。
老马叫马玉学,是米轨昆河线玉林山站的站长。玉林山站离城只有10余公里,汽车却无法直达,职工们每次上下班都需要沿山路步行40分钟才能到达。这条路,老马已经走了5年。
一山之隔,两个天地。山下有高楼、有柏油马路,有旖旎的凤凰山水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山上有一栋黄色二层小楼,有厨房、有浴室和几株绿植,还有延伸南北的两条钢轨,幽静的玉林山与城市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反差。
11时20分,返程的米轨小客车缓慢停靠在玉林山站2道上,乘务员与车站值班员熟悉地打着招呼。为了列车会让安全,停车时,客车车厢门是不能打开的,这时,一位省外乘客拿出相机,记录下这个默默无闻的山间小站。
玉林山站是米轨铁路上最陡的车站,也是现存仍在使用的、唯一具有避难线的车站。上行列车(昆明方向为上行)必须在车站停车完成冷闸后,才能返回开远市区。
2018年,以旅游观光、城市通勤为主要用途的开远南北轨道交通公交列车正式开行,关站已久的玉林山站也重新投入使用,主要为了进行列车会让和上行列车停车冷闸后的通过确认。
5分钟后,完成冷闸的米轨小客车重新启动,向着山下的城市驶去,列车鸣笛声渐远。“前面铁路分岔往上就是避难线,上行列车必须走两道,就是为了联通这条线路,百分百确保行车安全。”
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老马从事过很多工种,从扳道员、连结员,到调车长、调车指导,再到车站值班员,最后成为站长,辗转多个站、多个岗位的经历,让他成为了这条线路上的“百事通”。
“别看我们车站不起眼,它还承担着国际跨境物资的运输呢,那可是运到国外的货。”老马爽朗地笑着,眼里满是职业自豪感。山里天黑得早,走出玉林山时,城市的方向早已是星星点点万家灯火,山间的车站却几不可见。大山深处,老马和同事们坚守岗位,确保线路安全畅通。
本报记者 胡晓蓉 通讯员 刘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