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密山市白鱼湾镇湖沿村
曾经的小渔村深入探索湖旅融合发展新路子,依托区位禀赋和资源优势,引入新业态,演绎共富曲,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绘就了一幅产村融合、主客共享的“富春山居图”。
北倚巍巍蜂蜜山,南抱万顷兴凯湖,在黑龙江省密山市这座边陲小城,湖沿村这个曾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如今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新姿,书写着湖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青灰水泥路蜿蜒伸展,两侧木质栅栏整齐排列,转角处“老侯婆鱼馆”的鎏金招牌在晨光中熠熠生辉。炊烟袅袅的渔家小院里,37家特色鱼馆正筹备着今春的渔家宴,蒸锅里的兴凯湖大白鱼飘散出诱人鲜香。
“从2005年第一家鱼馆开张,到如今形成完整旅游产业链,我们走稳了三步棋。”湖沿村党支部书记王海文指着村口的供销文化展览馆介绍。这座全省唯一的村级供销社,既是村民春耕采购的便民中心,也是游客寻访旧时光的文化地标。
在“归雁经济”的召唤下,昔日外出闯荡的游子纷纷归巢。村民潘振华的手机直播间里,兴凯湖鸭蛋晶莹的蛋清在镜头前颤动如琥珀。
村东头的“共享农庄”民宿群,白墙黛瓦与兴凯湖的碧波相映成趣。这个由乡村振兴衔接资金5000万元打造的项目,不仅让村集体年增收130万元,更与成都专业团队合作引入现代管理理念,房车营地的篝火晚会、露天影院,让传统渔村焕发青春活力。
文化赋能成为湖沿村破题的关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华的工作室内,鱼皮画艺人们正将渔猎文明转化为文创产品;稻田画景区里,彩色稻穗勾勒的巨幅画卷,让现代农业与艺术创意碰撞出乡村振兴的浪漫诗行。
数字见证蝶变。2024年,湖沿村旅游产值突破5000万元大关,村集体收入达300万元,42%的产业收入占比勾勒出清晰的转型轨迹。更令人称道的是“玖兄弟”联村发展模式——联合8个邻村组建公司,通过沙滩浴场、高产试验田等项目实现资源共享,每年稳定获得7%的利润分红。
民生温度浸润每个细节。3700米供热管网让渔家小院告别煤烟,4000米雨污分流系统守护着湖水的纯净,“四改四化”工程不仅改出了整洁村貌,更改出了村民徐世友这样的“返乡养老族”。
当暮色浸染兴凯湖面,湖沿村的霓虹次第点亮。这个把文化基因植入发展血脉的边境村落,正以“渔舟唱晚”的古典意境,演绎着新时代的共富进行曲。蜂蜜山作证,兴凯湖为凭,湖沿村人用勤劳和智慧接续奋斗,在祖国的东北边陲绘就了一幅产村融合、主客共享的现代“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