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2025全国两会·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党总支书记董建新——

挖掘“天然药仓”宝贵价值

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药材收购商在定西市陇西县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选购药材。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崔翔龙 摄

“大家在种植、出售等方面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今年,咱们还要继续种好党参、当归等中药材,把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全国两会召开前,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党总支书记董建新,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持续增收等问题走访调研。

定西市是全国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2024年,全市种植中药材面积达233.9万亩,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超过130万吨。董建新在走访调研中发现,近年来,中药材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甚至出现收入与投入倒挂现象,影响药农稳定增收,不利于中药材生产企业健康发展。

对此,董建新建议将中药材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物资名单,建立中药材储备制度,设立储备中药材目录和专项风险基金,形成政府、企业联动的中药材储备模式,通过中药材战略储备进行“丰储欠补”,平衡市场供需矛盾。

甘肃享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现有中药材资源3626种,人工种植养殖中药材220余种,规模化种植养殖110余种,道地中药材30余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或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中药材品种23个。

近年来,甘肃立足中医药材资源禀赋优势,坚持“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思路,倾力打造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和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三大“国字号”平台,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中医药振兴发展、中医药强省建设目标,甘肃探索出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甘肃模式”,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在全国率先修订颁布《甘肃省中医药条例》,先后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甘肃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利好政策,为健全中医药政策体系、抢抓发展机遇提供有力支撑。

率先开展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发布24个中药材产地加工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注册启用“陇药产地片”商标,遴选55家龙头企业,建成标准化产地加工车间84个;目前,全省规模以上中医药生产企业达120户。

充分发挥“天然药仓”优势,大力建设集供需信息、标准仓储、智能云仓、运输调度、电子商务等设施于一体的中药材智能化仓储配送中心,支持推进中药材仓储物流标准化智能化发展,着力打造西北国家中药材战略储备基地,构建立足西北、辐射全国的中药材仓储市场流通体系。

自2018年起,甘肃已成功举办五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全面展示全省厚重的中医药文化积淀、富集的中药材资源、广阔的中医药发展前景,累计签订中医药产业链发展相关框架协议、投资合同、采购供货协议超过750亿元,持续提升甘肃中医药产业知名度、影响力。

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甘肃在12个国家建立16家岐黄中医中心(学院),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完成240多种中成药、中药饮片等产品海外注册,黄芪、当归、枸杞、党参等中药材出口到15个国家和地区。

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统筹开展中医药产业链招商,赴全国多地举办甘肃中医药产业推介会,并邀请修正药业集团、中国医科院药植所等来甘考察,组织企业参加服贸会、链博会、横琴药博会等展会,多渠道宣传对接招商引资项目。

经过不懈努力,甘肃中医药产业推进机制不断健全、产业规模稳步增长、重点工作有序推进、科技创新强劲发力、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凸显、招商引资工作有序开展,推动了中医药强省建设的稳步实施。截至2024年底,甘肃中医药全产业链规模达972亿元,同比增长20.3%。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石丹丹 文/图

  • 挖掘“天然药仓”宝贵价值

  • 寻觅“甜蜜产业”增收密码

  • 期待云药品牌享誉世界

  • 报头

  • 依托优势壮大特色 守正创新培植产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