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清风云南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监督故事

织密“三资”监督网护好集体家底

莽莽阿佤山郁郁葱葱,涌动着春耕热潮;养殖基地鸡鸭欢腾,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民宿、农家乐生意红火,乡村经济蓬勃发展;合作社里架起“直播间”,村集体收入稳步增长……

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如何更好实现“集体家底”透明化、规范化管理,保障群众切身利益?

为答好这一“为民卷”,沧源佤族自治县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小切口,强化协同监督,重点排查整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数据不准及监管不力造成集体资产流失、以权谋私占用集体资源等方面突出问题,督促管好用活农村集体“三资”,助力乡村振兴。

站在勐董镇芒回村村委会院坝,放眼望去,满山的茶叶铺满绿装。“那里原本是村集体土地,长期被多户村民种植,但未交土地承包费。”勐董镇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勐董镇纪委到芒回村对集体“三资”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168.04亩集体茶地经济林长期被部分村民侵占未收回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

“这些地里面的茶都是村民自己种的,一旦开展‘三资’清查,就要拿走很多人盘里的‘奶酪’,要让群众都接受、配合,的确很困难。”芒回村党总支书记王丽红说。

着眼化解这一难题,勐董镇在强监督上用力,一方面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动相关责任中心(站、所)、村组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分类有序处置,收回了168.04亩集体茶地,动员当地群众租赁部分茶地继续种植,土地租金存入集体账户,同时预留部分集体土地发展其他产业项目,拓宽集体收入渠道。

另一方面,通过用活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组建常态化督查组实行联动检查等方式,对全镇村集体“三资”使用、管理和运营问题开展整改“回头看”,进一步堵塞风险漏洞。

实践不止于此。沧源县在开展“三资”监督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进一步聚焦农村集体资金监管、使用等关键环节,采取领导包案、片区协作、督办直办、提级查办等方式,对“三资”领域重点问题线索及重点案件,紧盯不放、重点办理,严肃查处了村组干部个人代挂名集体林地面积并伺机侵吞补助资金、贪占集体资产资源等一批“蝇贪蚁腐”,督促行业主管部门、案发单位加强问题整改、深化以案促改促治。

“我们通过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行业部门健全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管理办法、林草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发放等制度机制,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沧源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还通过用好农村集体“三资”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组织村(社区)党员干部参加旁听庭审、分层分类组织开展警示教育等方式,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推动规范集体“三资”管理。

本报通讯员 李玲

本版统筹 谢进

  • 图片新闻

  • 报头

  • 全面推动市县巡察向基层延伸

  • 武定县:以严明的纪律护航绿色产业发展

  • 江川区:丰富基层廉洁文化产品供给

  • 嵩明县:厚植廉洁底色涵养新风正气

  • 大姚县:联动监督助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 织密“三资”监督网护好集体家底

  • 陇川县:全过程监督护航春耕生产

  • 呈贡区:整治“微腐败”挽回集体损失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