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结束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要求全州上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当前形势判断和工作部署上来,奋发有为,真抓实干,以实际行动扛实经济大州“挑大梁”的政治责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红河落地见效。
时下,在红河州精心打造的“中国南方优质蓝莓带”上,一座座大棚里生机勃勃。统计显示,红河州蓝莓栽培面积已达10万亩,总产量13万吨,总产值突破120亿元,面积、产量均居云南首位,远销东南亚地区,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同时,蒙自“622”等联农带农模式,让农户与企业紧密相连,企业受益,农民增收。
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通过抓好“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全力推动高原特色农业从种植端向精深加工及贸易端延伸。
深挖底蕴潜能、向新培优,推动传统工业熠熠生辉、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去年5月,云南低空经济产业园落地弥勒市,成为红河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畅通要素协调保障,推动项目早开工、早落地、早投产。精心打造绿色铝及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有色金属及新材料3条千亿级产业链与电子信息制造、新型化工、绿色新型建材等9条百亿级产业链。坚持“链”上发力,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加速园区升级和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园区经济快速发展。
立足沿边区位优势,红河州正联合昆明海关共同研究完善“关地协作”机制,科学谋划口岸功能设施、跨境运输方式、贸易方式、要素交易市场改革创新等措施,加快通关便利化改革和全域口岸智慧化建设,推动口岸经济持续转型升级。
今年,红河州将“一盘棋”统筹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六项行动”和“四个经济”,把各方政策、资源、力量统起来,抓实经营主体引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确保全年经济目标、“三年新突破”和“十四五”规划顺利收官。
本报记者 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