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方案”。一是以发展夯基。中国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与城市迈向共同富裕。二是以绿色赋能。乡村生态保护需与开发结合,怒江依托生态资源发展草果产业,包括红河阿者科村在内的15个中国乡村入选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等案例,展示着“含绿量即含金量”的实践路径。三是以科技驱动。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乡村文旅融合,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
怒江州通过脱贫攻坚战,10多万人易地搬迁,交通、产业、生态全面升级,实现从封闭落后到开放发展的“千年跨越”。站在乡村振兴新起点,数字技术是关键驱动力。互联网教育让偏远地区学子共享优质资源,远程医疗提升基层诊疗水平,电商助力特色产品走向全国。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与数字技术结合,为怒江插上“飞翔的翅膀”。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郭卫民
中国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累计8亿多人脱贫,这一历史性成就离不开中国政府一系列强有力的精准扶贫政策。中国政府以人民为核心,实施精准施策,确保“不落下一人”,不仅消除了绝对贫困,还致力于防止返贫,提出了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新目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方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
我认为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功在于有一个清晰的总体愿景,并且在这一愿景下制定了具体而有效的实施计划。如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布局,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我眼中所见是怒江畔新建的步道、繁荣的商业与儿童的笑容,这就是乡村发展最好的见证。
——印度“新南亚论坛”创始人、前总理顾问苏廷德拉·库尔卡尼
在过去40年中,中国向我们展示了可借鉴的脱贫方案,包括政府主导的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和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多米尼克通过农业气候适应项目、青年创业基金和地热能开发等实践,也在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减贫路径。此外,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国际合作提供了平台,推动了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这也印证着国际合作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作用。
——多米尼克驻华大使马丁·查尔斯
中国农文旅融合与数字化赋能的实践经验为拉丁美洲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云南通过生态旅游激活乡村经济,智慧农业与电商平台重塑产销链,印证“绿水青山”与数字技术协同发展的成效。拉丁美洲国家虽然资源丰富,却面临基建滞后、数字鸿沟等挑战,需借鉴中国系统性政策如退耕还林、无人机灌溉等,并探索本土化路径。目前哥伦比亚通过技术合作优化咖啡种植等案例已初见成效。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厄瓜多尔前交通和公共工程部部长赫克托·比亚格兰·西佩达
本报记者 张敏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