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凤庆滇红茶:承古创新 清香如故

滇红活态博物馆 本报记者 王永刚 摄

日前,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春花茶咖2025年春季云南文旅主题宣传推广媒体采风活动”走进凤庆县,探访滇红茶的前世今生以及创新性保护成果。

位于凤庆县安石村的滇红活态博物馆前身是凤庆老茶厂初制所,馆内显眼的五角星、朝气蓬勃的生产标语、斑驳的红砖墙体,向人们诉说着云南大叶种茶精制红茶的历史,轰鸣了半个多世纪的揉捻机至今仍在使用,游客能够在此体验制茶乐趣,制作一饼印有自己头像的手工珍藏茶。

“拼配”是滇红茶制作技艺的灵魂所在,拼配师必须充分了解每种茶树的性味,捕捉细微差别,才能根据创意需求拼配出理想的红茶产品。这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技术完全靠时间累积与亲身实践,没有捷径可言。位于世界茶树原产地核心地带——澜沧江流域的凤庆县,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境内5万余亩古茶树资源汇聚成“群体大叶种”群落,为滇红茶的拼配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

出身于制茶世家的张国琴是滇红茶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她一直想研制一款体现女性特质的滇红茶,经过不断尝试,“旗手红”于2024年拼配成功。张国琴介绍,拼配只能在一年中的两个月内完成,“旗手红”的拼配选用了12种不同风味特点的鲜叶,和传统滇红茶的“蜜甜香”不同,“旗手红”增加了栀子花与兰花的幽香,更好地体现出温柔从容的女性特质。

随着2014年滇红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滇红茶制作技艺参与“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并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滇红茶制作技艺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喜爱。

“非遗技艺只有更贴近日常生活,才能够得到更好传承,首先人才培养不能断档,其次是要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滇红茶产品。”张国琴介绍,为助力滇红茶制作技艺传承,凤庆一些茶企正在积极与知名茶饮品牌建立合作关系,开发具有独特风味的滇红奶茶;文创公司开发出用滇红茶汁液制作的方巾、体恤衫和背包,尤其受到年轻人喜爱。“滇红茶制作技艺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方面仍有合理活化利用空间,但同时要有更为细化的法律法规保驾护航,并通过行业自律以及人才传帮带传承好制作技艺,我们才能共同守护好这块‘金字招牌’。”张国琴说。本报记者 秦明豫

  • 弥勒:“生态流量”变“旅居留量”

  • 双柏:孔雀栖处春又来

  • 凤庆滇红茶:承古创新 清香如故

  • 报头

  • 西山区挂牌启用15家青年人才驿站

  • 一季度云南对越南进出口额增长25.9%

  • 郑和为媒 滇马合作互利友好

  • 两架西双版纳主题喷绘飞机亮相

  • 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文旅发展之路

  • 宾川白塔国家农业公园建设稳步推进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