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金沙江干热河谷的季风带着柑橘清香吹过万亩山坡。在宾川县力角镇高速路口旁的当代冷库,工人们忙着把一筐筐金黄饱满的柑橘搬上冷链车。“这批88吨柑橘下午发往大理海关,40小时后就能通过中老铁路抵达磨憨口岸走出国门。”冷库负责人李智铨打开预冷车间,升腾的雾气中,新鲜柑橘摆放整齐,等待装车。
这座投资近3000万元的现代化冷库承载着两代人的创业史。此前,李智铨的父亲利用创新金融“金果贷”将柑橘园规模扩大至300亩;如今,李智铨又借助新型农业贷款“云农贷”扩建二期冷库,成功转型水果出口贸易。“从种植到加工再到出口,企业的每一次发展都离不开宾川县创新金融政策的支持。”李智铨介绍。
宾川县是全国县级规模最大的早熟鲜食葡萄生产基地和晚熟柑橘优势产区。2013年,为解决困扰果农的资金问题、推动水果产业转型升级,宾川县与富滇银行创新推出全国首个水果收益权抵押贷款产品“金果贷”。通过政府确权颁证,农户可将水果果木所有权或经营权转化为“水果权证”,让原本“看得见摸不着”的果园收益成为可量化、可流通的信贷资产,“水果权证”则可以当作抵押物从富滇银行获取生产经营贷款。在金融政策助力下,2024年,宾川县水果种植面积增加至36.92万亩,产值达88.9亿元,水果产业成了宾川的支柱产业。
金牛镇蔡甸村的葡萄种植户杨林勇就是这一创新模式的受益者。2020年,他首次用“水果权证”贷款50万元扩大种植规模,实现收入翻番。3年后,他再次贷款升级灌溉设施,让60亩连片葡萄园实现水肥一体化智能管理。“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施肥浇水,不仅节水还能增收。”杨林勇说,“虽然前期设备投入不小,但果子品质上来了,相信很快就能回本。”
随着金融创新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宾川果农享受到了普惠金融的红利,也推动银行金融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富滇银行宾川支行行长高航介绍,为了适应农户发展产业的需求,银行推出了适用范围更广、服务对象更多、支持品类更丰富、产业链更完善的惠农金融产品“云农贷”。不仅服务水果种植,还服务粮食、茶叶、花卉、蔬菜等农业产业,并将服务范围扩展至加工、冷链、设备升级等全产业链。同时,引入云南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担保,定制“银行+农担”解决方案,为小农户、新型农业主体等客户增信,抵押物不足也能贷到发展资金。
目前,通过深化政银协作、强化对接走访、创新适配产品等措施,宾川县和地方金融机构不断拓展普惠金融服务农业农村的广度和深度,满足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据统计,截至2024年末,富滇银行宾川支行已累计发放涉农贷款43亿余元,服务农业经营主体6800余户,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