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开放云南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让镜头架起中泰文化交流桥梁

青年们在孔明灯下许愿祝福。 本报记者 李文君 摄

“此刻,我正置身于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泼水广场的欢乐海洋中。可以看到,我身后的每一个人都完全沉浸在节日的狂欢里。”身着粉色傣族服饰的泰国大众传播机构(MCOT)泰国通讯社记者瓦查理·巴拉颂韦瓦手持话筒在现场报道。

“泼水节,泰国称宋干节,是湄公河流域国家共同的新年庆典。虽然各地都以泼水祈福,但庆祝方式各具特色,我想把西双版纳泼水节的独特魅力与欢乐氛围介绍给更多的泰国观众。”瓦查理说,很高兴能受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邀请,参与报道西双版纳州傣历1387年新年节(2025年泼水节)这一重要文化盛事。

瓦查理说,10年前,她曾到北京、上海等多个中国城市进行采访报道,但却是第一次踏足云南。这里的宜人气候、特色美食、整洁环境和现代化城市建设都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最让她惊喜的是西双版纳的美食,既熟悉又新奇。比如香甜软糯的泼水粑粑,作为泼水节必不可少的风味小吃,做法与泰国点心异曲同工。而百香果煮鱼则让她想起泰国的冬阴功煮鱼,虽然风味略有不同,却同样回味无穷。

“作为记者,我要把真实多元的中国文化呈现给泰国观众。”瓦查理说,很多泰国人对中国的认知还停留在北京、上海这些国际大都市,但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只有亲身踏上这片土地,才能感受到每一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谈及此次云南之行,瓦查理特别提到了入境时的便捷通关体验。“泰中互免签证政策的实施,让两国游客真正实现了‘说走就走’的旅行,不仅极大便利了人员往来,更有力促进了两国在人文、经贸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泰中民心相通、情谊更深。”瓦查理说,她希望更多泰国同胞能把握免签机遇,亲自来发现和感受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

5天里,瓦查理和同事每天都第一时间发回相关报道。瓦查理说,长期以来,泰国大众传播机构与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她期待能进一步深化合作,开展更多类似的专题报道,共同搭建两国文化交流的媒体桥梁。

本报记者 胡丽仙

  • 让镜头架起中泰文化交流桥梁

  • 同泼一江幸福水 共绘澜湄情谊卷

  • 报头

  • 用节庆点燃边城春日热情

  • 澜湄青年体验日记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