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云芬) 近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联合保山市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隆阳区丙麻乡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实施的油菜新品种百亩示范区通过现场测产验收。经过科学测算与论证,示范区核心品种“云油杂37号”折合标准亩产达223.80公斤、“云油杂34号”亩产214.40公斤,标志着云南省在油菜新品种新技术高产高效技术集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专家组在丙麻乡白玉村百亩“油菜—烟草”轮作核心示范区随机选取代表性田块,采用两段式机械化收获技术进行全流程测产。联合收割机现场脱粒后,同步检测菜籽含水率、含杂率等关键指标,最终按国家标准折算实际产量。其中“云油杂37号”展现显著增产潜力,在1.35万株/亩的种植密度下,单株有效角果达198.2个,每角粒数突破20粒,经标准化折算后亩产223.80公斤;“云油杂34号”以稳产特性见长,在1.22万株/亩密度条件下,单株有效角果数达240.8个,千粒重4.4克,折合亩产214.40公斤。
据介绍,隆阳区油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区选用大粒、高产新品种,集成直播增密、培育壮苗、病虫绿色防控、机械化收获等技术,为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专家组认为,示范区成功构建起从品种筛选到技术推广的完整产业链条,其“油菜—烟草”轮作模式的推广应用,为西南地区油菜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