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保山小粒咖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入选首批全国典型案例

本报讯(记者 喻劲猛 朱丹 通讯员 赵明)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首批全国1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典型案例,云南保山小粒咖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入选。

保山小粒咖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通过“地理标志保护+标准化建设+数字化赋能+全产业链融合”路径,为中国咖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云南样本”。

保山小粒咖啡生长于北纬24—25.5°怒江干热河谷,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的鲜明风味。自2022年筹建示范区以来,云南省市场监管局以地理标志保护为核心,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等22项标准,建立覆盖种植、加工、销售的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推动咖啡精品率从40%提升至70%,精深加工率从60%跃升至85%,优质生豆均价从15元/公斤涨至60元/公斤。成立咖啡专业合作社88个,带动咖农5万余人,帮助农户提高种植技术,实现助农惠农,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2024年,保山小粒咖啡综合产值达90.86亿元。

保山建立全国首个“从种子到杯子”咖啡标准体系,推动96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集成应用,规范专用标志管理,产品远销欧盟等国际市场。2024年上线的小程序“世界咖啡谷·保山小粒咖啡”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咖啡生产全流程,并通过整合多方服务实现消费者“一键溯源”,发放追溯标签10.5万枚,覆盖4000余亩种植基地。消费者在手机轻轻一点,便能穿越至千里之外的咖啡种植园,身临其境感受“从种子到杯子”的奇妙旅程。同时,积极探索“咖啡庄园化、庄园景区化”模式,打造6个省级咖啡庄园和咖啡文化产业园,融合种植、加工、旅游、文化展示等功能。首届“保山小粒咖啡文化月”活动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带动咖啡主题旅游收入增长45%。

保山小粒咖啡从“土特产”到“金豆子”的蜕变,不仅是地理标志保护与产业升级的成功实践,更是中国农产品从“量”到“质”转型的缩影。省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强化地理标志保护与运用,积极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多措并举健全保护制度、完善工作体系、加大保护力度,推动富民产业提质增效。

  • 石林景观吸引八方游客

  • 赶摆春城 体验风情

  • 报头

  • 打造“和和美美一家人”互嵌式社区品牌

  • 推动清廉云南建设向深发力

  • 文旅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 消费市场涌热潮

  • “普法特饮”趣味十足

  • “五一”假期昆明长水机场口岸出入境近5万人次

  • 交通运输脉动强

  • 保山小粒咖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入选首批全国典型案例

  • 全省首个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次卡试点在昭通启动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