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国劳动模范李玉花——

独龙江畔“织梦人”

李玉花在编织独龙毯。

清晨,独龙江峡谷还笼罩在薄雾中,全国劳动模范、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生态护林员李玉花与同伴们身披七彩独龙毯,钻山沟、进密林,开始了巡山护林路。

2016年,李玉花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她穿梭在崇山峻岭间,走访群众、开展护林防火宣传,自学林下经济作物种植、管理知识,种了10多亩草果、黄精、重楼和葛根,养了10多箱中华蜂。引导乡亲们学习特色生态产业种植养殖技术。9年来,她管辖区域内无偷砍盗伐、偷捕盗猎、森林火灾等情况发生。

“生态是我们的根。现在,毁林开荒、非法捕猎现象没有了。林木一年比一年茂密,江水、河水越来越清澈,野生动物也多起来了。有时熊、猴子还跑到村寨里。”谈到家乡生态变化,李玉花满脸自豪。

夕阳西下,巡山归来的李玉花脱下巡护服,走进贡山县霂欣曜独龙毯编织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编织工坊,开始编织七彩的独龙毯。

李玉花的母亲李文仕是独龙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从小的耳濡目染下,李玉花对独龙毯编织情有独钟,是村里有名的独龙毯编织能手。近年来,独龙江旅游业红红火火,纯手工编织的独龙毯深受游客喜爱。独龙江乡党委、政府引进上海市编织企业,开办编织培训班,创办示范手工作坊(彩虹庭院),以“党支部+企业+工作室+农户+培训+订单”模式,引导独龙族“织女”们开发独龙毯小枕头、背包、包包、围巾,拓展增收渠道。

李玉花担任了合作社理事长,把独龙族“织女”们组织起来,统一编织手法、样式,批量编织、销售独龙毯。还尝试将独龙毯元素加入到文创产品中,努力提高独龙毯品质、丰富样式,帮助独龙族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梦想,顾家赚钱两不误。如今,“藏在深山人不识”的独龙毯走红“出圈”,开辟出一条“文化传承+产业振兴+旅游发展”的振兴路。

“每加工一条独龙毯,就有几百元收入。”李玉花说,现在乡里有独龙毯naze naze织物工作室和100个“彩虹庭院”,“织女”增加到500多人,人均年增收6000元至7000元。

“是党的政策让我从贫困中走出来,是乡党委、政府和乡亲们的支持让我走到今天。”李玉花说,独龙毯编织让她看到传统技艺也能成为新的致富门路。“我要把独龙毯传统技艺与文创产品相融合,编织出式样新颖、美丽耐用的独龙毯,让更多的独龙族妇女依靠独龙毯编织,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本报记者 李寿华 通讯员 和林伟 苏丽

  • 晋宁沙堤村生态水稻开插

  • 独龙江畔“织梦人”

  • 报头

  • 加强人文交流 传承伟大友谊

  • 丁薛祥会见沙特阿美董事长鲁梅延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人文交流活动在莫斯科举行

  • 要闻简报

  • 全省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茶叙

  • 以优良作风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 我省创新招商举措打造投资新高地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会见记者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