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披翠采茶忙。谷雨前后正是采茶制茶的好时机。在易门县六街街道茶树社区贤春茶厂的茶山上,一排排茶树整齐排列,嫩绿的新芽挤满枝头。采茶工人身背茶篓,穿梭在茶垄间,他们指尖轻捻,将一片片鲜嫩的春芽收入篓中。这些采摘下来的春茶,最终会被统一运往茶厂,开启从鲜叶到香茗的蜕变之旅。
贤春茶厂共有300亩茶园,每到采茶、制茶旺季,就有众多周边群众前来务工。采茶工人何绍仙说:“这段时间我们来茶山摘茶,每天可以摘一二十公斤,每天的平均收入在130元上下。”据茶厂负责人介绍,茶厂每年雇佣采茶工人3000余人次,支付务工人员工资12万元。
做好“茶文章”,转型发展是关键。2020年,六街街道争取项目资金,对二街社区的茶厂和500亩茶园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打造了集茶叶采摘、制作体验为一体的茶叶文化体验园,注册了“源澄春”“源澄绿”“源澄红”三个品牌,并积极申报有机产品认证,推动茶产业朝着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二街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李奇坤介绍:“我们2023年完成了茶厂的改造升级,购进了鲜叶输送机、电磁杀青机、揉捻机、烘干机等自动化制茶设备。同时建设3个灌溉水池,在茶山铺设灌溉系统,以此来提升茶园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六街街道共有茶园2000余亩,辖区内的茶树、二街两个社区更是有着深厚的种茶、制茶历史底蕴,现已形成以优质绿茶和红茶为主导的茶叶生产基地。
如今,六街街道正以“毓秀六街 醉美茶韵”茶文化旅游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茶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通过整合“茶、菌、渔、果”资源,打造集农业观光与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开发集茶叶采摘、加工体验、茶文化展示、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茶文化研学项目,激发茶产业发展新活力,走出一条助农增收的新路子。
本报记者 王剑钊
通讯员 罗俊丽 杨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