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开远市积极与各银行机构联动,启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部署“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引导银行机构按照“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目标,精准对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全链条打通小微企业融资堵点和卡点,全力支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统计显示,开远市“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累计走访企业超过1.4万户,授信9.3亿元,贷款8.29亿元,有力支持了小微企业生存发展。
从事生猪养殖的开远市万星牧业有限公司过去一直因融资难题阻碍企业扩张与升级。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开远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推出全市首个“取水权”质押贷款业务,向企业发放100万元贷款。“公司要增加仔猪2000多头,这笔贷款及时给了我们很大帮助,让我们能够把猪场做起来。”该公司养殖场区负责人李兴桃介绍。
为更好地盘活闲置资产助力企业发展,开远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推出“取水权”质押贷款业务。取水用户以合法取得的“取水权”作担保,可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开远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组织专业团队对“取水权”价值评估、风险防控等关键环节进行细致调查和研究,采用“担保+‘取水权’”质押增信融资模式,制定差异化服务方案,在全市率先推出“取水权”质押贷款。
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对存在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而言如雪中送炭,将极大增强其生存发展能力。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同样也带来了新机遇。通过深入对接小微企业,金融机构可更加准确地了解其融资需求,优化信贷结构,降低风险,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
为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开远市设立工作专班,构建政府搭台、监管督导、银行发力的三级联动体系,搭建银企精准对接桥梁,全面摸排、企业筛选等操作规范,打造“走访、申报、推荐、对接”全流程、闭环式服务,实现融资需求立即上报、快速响应。同时,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入园区、街道、乡村,全面摸排企业融资需求,把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推荐给银行机构及时、精准对接,打通金融惠企的“最后一公里”。
红河汇远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箱包、皮具生产企业,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投入大幅上升,周转资金出现缺口。关键时刻,企业通过“融信服”平台服务专区发布融资需求后,建设银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对企业发展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仅一个工作日就顺利办理贷款395万元,及时解决企业周转资金紧张问题。
“部门网点均指定专人每日进系统查看客户需求,每周制定走访计划,确保企业需求第一时间响应。只要企业正常经营,我们做到应续尽续,帮企业渡过难关,最快当天即可完成续贷,线下申报续贷只需要三天即可完成。”中国建设银行开远支行营业室副主任马元说。
本报记者 饶勇 通讯员 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