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国际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国际茶日探访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景迈山上茶香弥 一叶千年共此时

清晨的景迈山笼罩在薄雾中,位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的千年古茶林里,露珠顺着茶叶的脉络滑落,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茶香。2023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世界茶树发源地、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以满山青翠和各族群众的欢声笑语,向世界讲述一片茶叶承载的文明交融与生态智慧。

“山有灵,茶有魂。”站在景迈山古茶林的观景台上,布朗族老人岩坎望着连绵起伏的茶林感慨。公元10世纪,布朗族先民在此发现野生茶树,并与其他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民族一起,探索出“林间开垦、茶木共生”的茶林种植技艺。千年时光流转,2.8万亩古茶林至今郁郁葱葱,高大的樟树、多依树为茶树遮阴,寄生植物“螃蟹脚”在枝干间摇曳,形成“茶在林中、寨在茶间”的独特生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其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老茶林文化景观”。对当地人来说,每一棵茶树代表的不只是生计,还有他们和祖先的情感联结。“景迈山的茶林坚持不施肥、不打药的传统,依靠森林生态循环滋养茶树。这片叶子,连着祖辈的根,也养活了现在的我们。”岩坎说。

走进糯干古寨,傣家竹楼与金色佛寺相映成趣。这个被称作“鹿饮水之地”的村落,正将千年制茶技艺转化为文旅新场景。“鲜叶要手工翻炒,火候靠祖辈传下的经验。”村民玉喃叫带着游客体验古法制茶。她家将茶园改造成体验园,去年接待游客超千人。“茶叶卖钱,茶文化也能变现”。如今,像玉喃叫这样将传统制茶技艺转化为旅游体验项目的村民越来越多,茶产业让这个古老村寨焕发出新的生机。

千年茶马古道的铃声已远去,但景迈山的茶香故事正书写着新篇。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云海洒在景迈山上,这片承载着生态智慧与民族深情的古茶林,正以文化之力,让世界看见中国茶文明的生生不息。

本报记者 胡梅君 沈浩

  •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3B卫星

  • 报头

  • 聚焦哪些重点?如何协同推进?

  • 今年夏粮收购开秤在即各地工作准备就绪

  • 我国新增三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大流行协定》

  • 国台办发言人就台湾地区领导人近来讲话中涉两岸关系内容答记者问

  • “重温经典”走进八省区系列活动在宁夏启动

  • 融资利好!LPR年内首降

  • 点绿成金 四海飘香

  • 景迈山上茶香弥 一叶千年共此时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