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山州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用好乡音小喇叭 奏响普法大声量

“各位村民朋友们,今天咱们讲讲《民法典》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那些事儿……”在砚山县江那镇芦柴冲村,每天早中晚3个时段,熟悉的乡音总会准时从小喇叭中传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法律条文。

走进芦柴冲村,安装在村活动室里崭新的小喇叭格外显眼。村党总支书记李天丽说:“以前宣传法律知识,村干部得挨家挨户跑,或者张贴公告,效果不尽如人意。现在有了小喇叭,不管村民在田里干活,还是在家做饭,都能听到法律知识,方便多了。”65岁的村民张应六称赞,以前看法律条文,看不懂也不明白和自己有啥关系。现在小喇叭里讲的都是身边事,一听就懂。前几天讲的邻里纠纷处理办法,特别实用。

芦柴冲村是一个壮族聚居村,村民淳朴、乡风文明,先后荣获“平安村寨”“民族团结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小喇叭的加入,为该村的法治建设注入了新活力。村里不仅定时播放土地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识,还结合实际,用少数民族语言普法,让法律知识“声”入人心。

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像芦柴冲村这样通过小喇叭开展普法宣传的村落还有很多。为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文山州创新普法形式,以农村“小喇叭”和应急广播体系为载体,全力打通法治宣传教育“最后一公里”。

在硬件建设上,文山州积极打造“智慧广电”工程,实现应急广播系统全域联网。如今,该系统已覆盖全州104个乡镇、1016个村(社区)和15105个自然村,11301套应急广播延伸至广场公园、田间地头、边境联防所等重点区域。每天早中晚,普法内容准时响起,针对《民法典》《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热点法律,采用方言播报、案例解读等形式滚动宣传,真正做到“村村响起来,人人听得见”。同时,在偏远村寨和田间地头,便携式小喇叭精准补位。村委会干部、“法律明白人”、“法治副村长”化身播报员,结合农时和民俗活动灵活调整播放时段。比如在壮族“三月三”节庆期间,小喇叭穿插反诈、禁毒等普法短剧音频,让普法宣传更具渗透力。

在内容创新方面,文山州推出“双语普法+民族元素”模式。组织民族文化传承人录制双语普法节目,将法律条文编成山歌调、谚语等,让普法更接地气。此外,建立1676个典型案例库,把酒驾、婚姻家庭纠纷等案例改编成方言快板、情景短剧,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让群众更易理解法律知识。

在协同工作机制上,依托州县两级普法工作队,联合各级政法、执法部门定期培训基层普法骨干,及时更新普法内容。同时,大力宣传线上答题活动,引导村民互动学法。

2024年,文山州通过农村“小喇叭”和应急广播累计播放普法音频1256小时,惠及群众210万余人次。小喇叭凭借覆盖面广、贴近生活、灵活便捷等特点,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法治素养,减少了基层矛盾纠纷,推动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报记者 黄鹏

  • 禄丰世界恐龙谷:探秘研学增魅力

  • 民族体育悦动课间

  • 报头

  • 用好乡音小喇叭 奏响普法大声量

  • 云南单体规模最大集中式共享储能项目在保山投产并网

  • 中国·云南—法国·巴黎特色商品推介会举行

  • 云南玉昆2:1胜定南赣联

  • “植物工厂”智慧农业项目在罗平签约

  • 加速“五化”进程 持续向新向好

  • 开掘绿色能源的坚定“行者”

  • 筑牢屏障守护湖清水碧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