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根与拓新,既是筑牢产业根基的固本之策,也是打开发展空间的破局之道——守护生态与技艺的根脉,方能让深山古茶树的原生优势成为征服市场的核心力量;开拓场景与模式的新局,才能使传统茶香在创新赋能中孕育对话世界的全新可能。
在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的茶坪山,古茶树与森林共生共长。当麻栗坡古树茶以生态底色叩响联合国大门,当地茶农认识到,守护生态底色,方能让自然馈赠成为市场青睐的硬通货。这种对原生优势的极致守护,为云茶产业筑牢了差异化竞争的根基。
凤庆滇红茶的蜕变是传统技艺的现代转身。“茶三代”张贵景将“萎凋发酵”技艺与智能生产线结合,让老手艺成为可量化的标准,实现经验传承到品质赋能的蜕变。“90后”瑶族姑娘黄廷芬用短视频记录烤茶场景,让古树茶变网红单品,让产品成为文化载体、深山特产破圈爆品。景迈山茶旅融合让千年古茶林成体验场、茶产品打破产业边界,从单一产品蜕变为多元体验,承载乡村振兴无限可能。
观察云茶产业发展,守根与拓新正是两个值得关注的视角。
从产业演进规律来看,在发展初期,守住生态禀赋、技艺传承等“根脉优势”,是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首要任务;而当产业积累到一定阶段,要素投入的边际效益可能趋缓,此时唯有打破路径依赖,以拓新开辟增量空间,才能实现二次腾飞。唯有让守根成为拓新的底气,拓新成为守根的延伸,才能让传统产业在时代浪潮中既站得住脚跟,又开得出新局。
从生态守护到技艺创新,从文化破圈到业态重构,云南茶产业的每一步都在诠释着守根与拓新的逻辑。古茶树的根系深扎生态保护的沃土,新茶香的传播借助创新创造的翅膀,守护老茶根,守住的是产业的根基;育出新茶香,打开的是发展新天地。
如今的云岭茶山,晨雾依旧笼罩着古茶树梢,而直播间的灯光、智能生产线的轰鸣,正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云南茶人的实践启示我们:唯有让老茶根深植时代土壤,才能育出香飘世界的新茶香;唯有重构产业逻辑的底层代码,才能让古老的东方树叶,在世界舞台上泡出历久弥新的中国味道。
赵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