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基层声音

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张男 楚戴岭

推进基层治理能力与治理现代化,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是党中央深化基层减负、推进治理创新的重要制度安排,其生命力的关键在于群众参与。当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既能对干部履职形成监督压力,促使其规范办事,又能增进对政策的理解与认同,为基层治理注入动力。当前,群众参与清单制定与执行仍存在诸多阻碍,需从机制、需求、执行、渠道四个维度发力,构建“全链条参与生态圈”。

破除互动壁垒,双向赋能激发参与动力。一方面,建立制度约束,促使干部“主动问”。推动乡镇(街道)党(工)委制定规范性文件,将“入户走访率”“建议转化率”等纳入干部考核,倒逼干部主动倾听群众声音。另一方面,采用多维动员方式,吸引群众“愿意来”。线上通过制作短视频、方言广播等内容,讲清清单与群众自身利益的关系;线下设置“流动宣传站”,发放带二维码的“参与明白卡”等,切实提升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聚焦民意收集,立体调研精准把握需求。构建“线上+线下”的立体调研网络,全方位捕捉群众需求。线上开发政务小程序,自动抓取12345热线高频词;线下联合社区开展“敲门问需”(针对老年群体)、“早餐议事”(面向上班族)等活动,实现全群体覆盖。组织全过程协商,鼓励群众充分表达意见。组建由乡贤、店主、楼栋长等组成的“草根智囊团”,开展“院坝诸葛亮会”“商铺夜话会”等活动,让群众用方言提需求、画图说想法。建立全透明反馈机制,在清单公示后,开通“意见直通车”,确保及时响应群众意见。

促进共治共享,阳光监督贯通执行链条。推动建立全流程进度公开机制,通过政务平台、公示栏等实时更新“清单进度条”,标注责任人与联系方式,并开发“可视化地图”,方便群众扫码查看家门口事项进展,让执行过程清晰可见。组建“多元监督队”,推动形成“监督—反馈—整改”的闭环。构建以满意度为核心的评估体系,将结果与干部考核挂钩,形成“干部主动干、群众盯着办”的良性互动。

拓展参与渠道,建立常态机制破解短效难题。打造全场景参与渠道,线上开发“掌上议事厅”,支持语音留言、图文标注等功能,解决老年人“不会用”、年轻人“没空参”等问题;线下打造“15分钟参与圈”,在小区(小组)设置24小时自助议事亭、商圈建设流动议事站等。将群众参与嵌入清单制定、执行、评估全周期,制定“线上晒单”征求意见,执行期设置“民生体验官”全程参与验收,实现“制定有我参与、执行有我监督、效果有我评判”的目标,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作者分别系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文山市新平街道党工委书记]

  • 报头

  • 建强高校思政引领力 筑牢教育强国根基

  • 以数字技术激活思政课的创新动能

  •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

  • 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 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课堂抓在经常落在平常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